科技时报 全球最新科技资讯专业发布平台

哈尔滨:龙头劲舞 双创燃情

2017-10-26 08:33:24已围观次来源:科技日报编辑:夏雪

  一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往往就是这个城市无声的宣言。

  在中国最北省会城市哈尔滨,一条松花江穿城蜿蜒流过。

  这条江北面的黄金水岸地带,几年前还曾是一片荒芜,而今松花江黄金水岸边快速崛起了一座现代化的科技创新城,最抢眼的就是矗立于核心区的哈尔滨科技创新创业大厦。

  这座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一站式服务的200多米高的大厦,自封顶启用后就荣升为哈尔滨这座有着北欧风情的“东方小巴黎”最闪耀的地标性建筑。

  在“黄金地带”请进“黄金科技”,彰显了哈尔滨市要依靠科技引领发展的新内涵。

  2016年5月25日,这座哈尔滨新地标建筑迎来最尊贵的客人——习近平总书记。当时,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考察了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与科技人员面对面亲切交流,殷殷嘱托,激发出场内外科技人员投身创新创业的豪情。

  “加大力度支持边疆地区加快发展,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10月18日,十九大报告再次振奋了科技创新城内外创新创业的科技人。

  习近平总书记一年前来哈尔滨视察时的指示,以及2016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黑龙江省代表团审议时的指示,深深镌刻在哈尔滨科研人员的心中。

  “要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

  “要加大人才培养和智力引进力度,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人才为振兴发展服务。”

  “要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要发展。”

  由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马晶、谭立英这对科学家夫妻创办的哈工大卫星激光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预计明年投产后可年产百余台套卫星激光通信终端,这在世界范围内还是首家;依托哈尔滨工程大学雄厚科技实力创办的哈船动力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战略定位于自主研发船舶动力系统高端核心智能装备,致力于提供绿色智能高效船舶产品;哈工大机器人集团于2014年12月由黑龙江省政府、哈尔滨市政府、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创建,该集团成立的使命就是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成立三年来,该集团打通技术逻辑和市场逻辑,全面对接资本市场,目前在智慧工厂、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领域已培育出40余个技术和市场潜力突出的科技创新企业,推出20余类、100余种高新技术产品,今年销售额预计将突破10亿元……一批批依托高科技成果而创办的“新”字号企业在哈尔滨这个创新创业的沃土上悄然诞生!

  一年多来,哈尔滨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激情奔涌,高知、高智不断集聚,创新动力愈发强劲,创新创业氛围愈加浓厚。

  如今的哈尔滨,科技创新热潮滚滚,创新创业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据统计,近两年来,哈尔滨以平均每天有3.5户科技企业“诞生”的速度,刷新着这座城市的双创记录。目前,哈尔滨市已备案科技型企业5162家。

  哈尔滨被公认的丰富的科教优势开始释放潜能,激发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动能,引领了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在最近的创业时代网全国30个大中型城市创新创业环境排名中,哈尔滨市列东北副省级城市之首。

  科技资源富集的哈尔滨向总书记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发挥龙头作用,向创新要振兴

  坐落祖国东北的黑龙江省,得名流经蒙古、中国、俄罗斯的亚洲大河——黑龙江。地方志记载:“黑龙江水黑,蜿如蛟龙,故名为黑龙江”。而人口接近全省1/3,粮食产量超过全省1/4、经济总量约占全省2/5的哈尔滨,无愧为黑龙江的龙头。

  哈尔滨要发挥龙头作用带动黑龙江省发展,几乎是每一任省市领导对哈尔滨的期望。

  2017年4月18日,黑龙江省委书记张庆伟在哈尔滨市调研时指出:“要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切实发挥高校、科研院所数量众多、科研实力雄厚的优势,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使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发展为产业。”

  2017年8月17日,哈尔滨市委书记王兆力在市委第十四届二次全会报告中指出:“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大金融支撑力度,加强对大学大所的服务保障。”

  发挥龙头作用,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要发展,以创新求振兴,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成为哈尔滨市当前头等要务。作为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第一台半导体收音机、第一台弧焊机器人等诸多“首个首台套”的诞生之地,哈尔滨这座昔日的老工业基地开始激荡创新风云。

  数据显示,2012—2016年,哈尔滨市集聚科技成果3928项,转化、落地2324项;高新技术企业由308家增加到492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13.55%提高到16.2%,科技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哈尔滨GDP占黑龙江省比重由2011年的31%提高到39.7%,为龙江振兴打了一针“强心剂”。

  鱼跃龙昂首,一条巨龙,正奔腾于黑土之上的云雾波涛中。

  哈尔滨新区,穿“新鞋”走“新路”

  坐松花江观光索道向北眺望,几年间,松花江北岸日新月异,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

  2009年,哈尔滨提出发展新战略,计划在松花江北岸再造一个哈尔滨,打造承载转型升级重任的“未来之城”。

  2015年底,哈尔滨新区作为中国最北的国家级新区,获批设立。“不能用老体制建新区。”次年年初的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上,黑龙江省长陆昊为其建设敲下了总基调。

  哈尔滨新区围绕“新”字做文章,两年来,哈尔滨新区掀起“改革风暴”。推行管理体制改革,精简60.3%的党政工作部门,推动服务方式转变;实施政务服务改革,建立施行“负面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网上联合审批监管平台”,减少43%的审批环节;启动户籍制度改革,最大限度放宽人口准入条件,在黑龙江省首推落户准入零门槛。

  哈尔滨新区松北高新技术片区投资20亿元,辟建总面积40万平方米的创新创业广场、15.7万平方米的加速器、100万平方米的孵化器,现有1000家在孵企业,已初步形成黑龙江省最大的孵化经济群。

  发展环境是助推创新发展的“金钥匙”。拥有12个科技成果转化平台、42个专业孵化器及“斯达普咖啡”等一大批众创空间,集聚170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余家国内外研发机构,先后入驻500余家金融和类金融机构……现今,哈尔滨新区协同发展的创新驱动体系已经形成。

  今年6月,步入双创“黄金时代”的哈尔滨新区,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一个创新要素高度聚集、创造源泉充分涌流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福地正加速崛起。

  纵深挺进“一带一路”,由“末梢”变“中枢”

  哈尔滨,深居内陆腹地,东出却可通过俄方港口经海路抵达日韩,西联可由陆路经俄罗斯通往欧洲,正以毗邻俄罗斯、直通蒙古、面向东北亚、连通欧亚大陆桥的“门户枢纽”姿态融入全球经济。

  搭建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哈尔滨这方生机勃勃的发展热土,更是一片充满希望的振兴蓝海,正成为东北亚最具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增长极。

  哈尔滨市长宋希斌为此描绘了一张锦绣蓝图:把哈尔滨打造为全国对俄经贸先行区、先导区和示范区,成为我国对俄经贸区域合作的中心城市,成为面向俄罗斯、辐射东欧、东亚的国际商品集散中心、现代国际物流中心、外向型现代产业集聚中心,形成多元与多点开发相结合的对俄高端产业投资合作新格局。

  早年有“东方小巴黎”之称的哈尔滨,在科技创新上,依旧“洋味儿”十足。

  6月16日至17日,第二届中国—俄罗斯国际创新投资论坛在哈举行。“哈尔滨是一个包容的城市,通过基金合作吸引国内外发达地区投资机构,他们资金实力雄厚,但缺少对俄合作基础及优秀项目。”哈尔滨市科技局局长李志杰说。利用资本杠杆,联姻中俄创新合作,“科技+资本+国际化”模式已成为推动投资创新的新机制。

  在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已入驻企业45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50余项,8家企业在股权交易市场挂牌。

  哈尔滨以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俄金融联盟总部基地等项目为牵动,已吸引一大批中外企业参与欧亚市场运营,为对接国际市场搭建良好通道。

  只见“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一条飞龙,宛若在天。

  守住“科技金山”,“孔雀”不再东南飞

  20余所高校、25万余在校大学生、33名两院院士、61家科研院所、11万科技人员……哈尔滨南岗创新创业大街,这条长达15.8公里长的带状区域,是哈尔滨科技资源的“冰山一角”。而哈尔滨全市则拥有51所高等院校、511家科研机构、1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8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52个省部级工程技术中心、拥有4.65万名R&D人员,其中包含两院院士38人,其中有37人为工程院院士,和地方经济结合密切。

  如何使“科技金山”成为支点,加大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撬动作用?

  随着《哈尔滨市科技创业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出台,将科技创业打造成科技成果转化主渠道、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主渠道、高校毕业生留哈创业就业主渠道——答案跃然纸上。

  截至今年9月底,哈尔滨新增科技型企业2930户,提前超额完成目标。其中,新增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科技型企业557户。

  《关于贯彻落实〈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哈尔滨创新创业人才项目资助工程实施方案(试行)》……日渐开放的人才政策,从体制上放松管理的手、铺好创新的路。

  尤其,2016年12月出台的《中共哈尔滨市委、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实施意见》(简称科技39条),大力度为科技人员松绑助力,为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清障、拓路、加油提供制度保障。哈市增加1亿元“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并提出科技担保和贷款贴息等一系列科技金融新政策,延伸服务链条。对科技人员领办、创办、入股科技企业的,经审定,按成果持有人现金出资额度的20%给予最高300万元股权投资配套资金资助;对本科、硕士、博士在校期间或毕业3年内持科技成果进驻孵化载体创办科技企业的,经审定,给予最高30万元股权投资配套资金资助。

  守住了“人才金山”,让科技创新既开繁花,又结硕果!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激发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就是科技创新源源不断的活水,是增强内生动力的题中之义。

  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的落实,是长期制约成果转化落地的第一屏障。哈尔滨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行先试,推动“三权制度”改革:设置创新创业型教师岗位,扩大股权激励比例,建立以成果转化效益考核为重点的绩效考核评价办法,出台工资保留、身份保留、职称保留和工资正常晋升等鼓励教师持科技成果创业的改革措施;哈尔滨工程大学明确以科研成果完成人为核心,全面修订项目、经费、转化、奖励等管理制度,激发了成果转化的动力。

  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没了后顾之忧,成果转化前行路上有了奔头。

  一大批科技成果走出校园在哈尔滨市落地生根。依托哈工大、哈工程、东北农业大学等7家市校(所)科技合作平台,通过机制创新,跨越体制障碍,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哈工大焊接集团、哈船动力、哈船导航等一大批拥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字号”高科技企业成立运营。仅哈工大一家就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孵化高科技企业101家,其中93家落户哈尔滨,吸引汇聚全球千余名高端人才来哈创业。

  坐拥“科技金山”,哈尔滨探索出了发挥科技优势,让科技成果落地生根、转化发芽、开花结果的最佳模式。(记者 李丽云 实习生 杜寒三 张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