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报 全球最新科技资讯专业发布平台

透视北大医疗20%营收增长 四大改变不得不看

2018-02-08 15:35:06已围观次来源:健康界编辑:夏雪

  作为方正集团大健康产业平台,成立于2003年的北大医疗,即将迎来发展的第15个年头。刚刚过去的2017年里,北大医疗新任掌门宋金松上交的成绩单有些“惊艳”:集团营收同比增长约20%,其中医疗服务板块增长近40%,创新创投板块增长约30%,医药工业板块也实现快速增长;实现医疗设备和工程基建项目的统一集采;新增投资5800张床位,签署框架投资协议新增4780张床位……

  无论是内生性成长,还是外延式扩张,2017年北大医疗都取得了不小突破。健康界梳理发现,这一结果的背后,实则是北大医疗于2017年做出的四大改变。

  改变一:战略调整 聚焦品质与创新

  具有医疗+投资双重履历背景的宋金松,基于对医疗市场现状与未来趋势的判断,履新北大医疗不久,便着手“下一盘大棋”。而第一步就是赋予北大医疗全新的战略定位,聚焦品质与创新。

1.png

(北大医疗CEO宋金松)

  在他看来,社会资本在中高端医疗市场具有很大发展空间;综合型医疗服务机构受制于行业低利润和基本医保控费,商业健康险将是未来医疗服务市场的主要驱动力,国外领先企业均在布局健康险/医疗一体化;医疗新技术及新模式将改造传统线下医疗。

  将思考转化为行动,宋金松决定迎合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带领北大医疗实现三个转型:传统的医疗服务板块转型为大健康板块;以北大医疗产业园为主的医疗地产板块转型为创新创投板块;打造一个全新的医药工业板块。

  转型之下,发展目标亦十分明晰。按照新战略规划,北大医疗将致力于医疗服务、创新创投、医药工业领域,努力打造具备现代化医院管理输出能力和新技术创新孵化能力,构建完善的互联网医疗和健康险体系,在制药领域具备创新研发能力的国际化大健康龙头企业。

  不过,宋金松认为,北大医疗并不是单纯的资本性企业,其本质仍然是社会办医领域的医疗产业。在打造医康养产业链条的同时,北大医疗将打造全新的“产学研”与“医教研”链条,反哺北大医学。

  “北大医疗就是定位在品质和创新上。除了学科以外,我们更要关注现代化的管理和个性化的服务,尤其是新技术的创新,反哺北大医学。”

  改变二:加码医疗服务“投”与“管”

  北大医疗将传统的医疗服务板块转型为大健康板块,构建以综合医院+专科医疗服务为核心,健康管理、健康险、康复养老、创新技术和服务模式协同发展的健康生态系统,同时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形成线上线下的O2O闭环。

  宋金松的观点是,新形式下,传统的线下医疗服务愈发缺乏竞争力。不过,在上述战略布局中,北大医疗并没有放缓医院并购和投后管理的加码速度。可以预见的是,北大医疗医院集团“跨地区、多元化、层次格局丰富”的特点正被逐渐放大。

  2017年第四季度,北大医疗对医疗服务产业的探索和布局步伐开始提速。尤其是12月份,北大医疗不仅加大了国企医院领域的并购力度,同时开始参与公立医院改制,而且从原来的单体医院并购拓展到集团化并购。

2.png

北大医疗CEO宋金松(左)与曹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梁惠民在签约仪式上

  2017年12月9日,北大医疗与攀枝花市国有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拟共同出资建设攀枝花市妇幼保健院二期项目,开展妇产专科、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12月13日,北大医疗与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医康养方面开展深度合作;12月14日,北大医疗与山东省曹县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对曹县县立医院进行改制合作;12月15日,北大医疗与广西贺州市人民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就贺州市中医医院项目开展多项合作;12月22日,北大医疗与中国海洋石油渤海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以海洋石油总医院为基础共同组建北大医疗海油总医院。

  高频动作的背后是北大医疗投后管理扎实与系统的自信。

  在对旗下医院规模化经营的同时,北大医疗不断实现管理与服务标准化、精细化,打造互联网医疗平台、药品与医疗器械耗材集采平台、工程管理平台,最终以托管合作、品牌输出、管理咨询、培训项目等形式,做实轻资产托管与管理输出。

  相比其他医疗集团,北大医疗的集团化医院管理之路探索的更为扎实,更为体系化。北大医疗的集团化医院管理主要着眼于质量、服务、学科、运营、信息化、供应链,通过高效可控的授权,KPI考核引导,形成“北大医疗标准”,力争“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

  改变三:创新创投升级为第三大业务板块

  无论是传统医疗服务板块转型为大健康板块,还是北大医疗产业园业务转型为创新创投板块,无不关乎北大医疗城的前进方向。

  对于北大医疗产业园板块,园区需加大投资项目,产学研协同发展还有待深化。宋金松认为,配合北大医疗的大健康产业链,迎合新技术改变医疗系统的新趋势,北大医疗产业园将转型为创新创投板块,从资产属性较强的北大医疗产业园转变为以创新孵化+投资为主的“北大医疗创新谷”。

3.png

  具体来看,在园区运营方面,北大医疗将在园区建设、园区招商、园区运营、园区物业等方面入手,打造一个标准化的园区,通过提供产业服务、创业服务、基础服务、技术服务等形式,服务园区企业。在布局方面,未来五年内,北大医疗将在全国打造5家标准化的园区和托管运营5~10家,成功孵化1000多家企业。

  在创业孵化方面,北大医疗将设立孵化投资基金,集中投给北大医疗产业园与分园内优质企业、北大医学部及医学部科研孵化项目、北大国际医院专家孵化项目等。

  “北大医疗城很好地将产学研结合、产城结合,在国内算是一种创新。对一个城市而言,当医疗和产业结合,它就不再是一个成本中心,而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是一个医疗创新中心。”北大医疗曾向健康界透露,北大医疗看好类似的产城结合或产融结合的功能共同体模式,并正在积极、审慎地考虑复制。

  北大医疗2017年实现战略转型,在传统的综合性医疗服务和医药板块基础上,增加创新创投板块。“产业园+创投”将成为北大医疗创新创投板块的基本模式。北大医疗认为,医疗的新技术和医疗的新模式一定会改造现有的医疗态势,社会办医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医疗创新趋势将主要集中在创新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分子诊断及数字医疗四个领域,同时新技术、新模式将改造升级传统线下医疗。

  北大医疗希望把创新谷里孵化出来的优质企业纳入到医疗服务的平台上,然后让这些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反哺北京大学和所属医疗体系,反哺大众和社会。

  改变四:北大医药发力制剂主业、创仿结合、提速研发

  2017年是国家新一轮医改政策密集实施的一年。营改增、两票制、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医保控费、分级诊疗等等,都对传统的医药企业造成了不小影响。行业竞争环境巨变,各药企应声而动,转型升级各显大招。北大医药身处其中,亦不例外。

  徘徊多年后,北大医药决定主动出击。作为一家以原料药为主起家的医药上市公司,北大医药自2016年以来,开始集中优势资源和精力向制剂为主转型发力,在从原料药向制剂为主的转型过程中调整结构,强化制剂主业,一举扭转了局面。

  业内的一个共识是,进入2017年,国家医药政策逐渐趋于精细化、系统化。掌握核心研发能力和营销两大价值链,才能在中国医药高速增长的道路上实现弯道超车。

  针对政策和市场环境变化,北大医药的做法是,强化药品市场准入,改变营销模式,调整产品结构,保持产品优良品质,包括首仿药品头孢曲松钠等一批重量级产品逐渐形成,并按照国家新药采制度已进入包括北京、重庆、湖北等9个省市的药采目录。

  依托于政策驱动,北大医药的营销优势逐渐显现,经营上取得新突破。2017年前三季度,北大医药净利增近一倍,营收同比增长超过20%,实现了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净利润全方位增长。

  援引北大医药总裁袁平东的介绍,北大医药将在转型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以“创新、责任、信任、努力”为核心文化,在内生业务方面,夯实基础,打造特色产品,搭建“缓控释”等新技术平台,创新创建商业流通、工业营销模式;在外延业务上,推进战略合作,促成国内外项目引入与输出,引导医药产业在纵横两个维度上延伸,将内生与外延业务深度融合,逐步把医药产业引领纵深发展层次,最终实现公司的国际化战略目标。

  北大医疗人在新的五年战略规划指引下,正努力将北大医疗建设成为科技创新型和国际化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