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报 全球最新科技资讯专业发布平台

告别“烧钱”,共享单车竞争刚开始

2018-03-02 08:39:22已围观次来源:新京报编辑:夏雪

  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商业模式的创新,虽是企业创新方向之一,但我们更期待技术上的真正颠覆,以此驱动商业前行,改变和便利我们的生活。

  共享单车巨头摩拜和ofo的价格战,在春节之后悄然中止。

  相信不少用户都注意到,小黄车ofo已关闭1元月卡购买通道,摩拜单车在北京的骑行月卡折扣也已停止,两家均恢复包月20元、包年240元的价格。对比此前骑车还能赚红包、即使包月也仅需1元至3元的日子,如今的价格让习惯了低价时代的用户感到不适应,许多人开始吐槽价格提升,服务却没有跟上。

  在共享单车上半场,烧钱大战轰轰烈烈,但那时的战争更多拼的是谁更能花钱,那是属于“朱啸虎们”的押注和对峙。

  不过,价格战不可能永远打下去,投资人的钱,总有烧完的一天。共享单车企业要想经营下去,必须尽快回到正常商业轨道。此时,“如何赚钱”这一命题终被摆上台面,商业之战才刚刚开始——这才是真正考验核心竞争力以及两家用户黏性的时候,盈利模式和公司管理成为了双方角逐的根基。

  过去一年多,第一梯队的ofo和摩拜,各有优势,也各有问题。摩拜押金299元,反映了重模式高成本。ofo以99元押金杀入市场,最初是靠采购、二手收购和部分学生捐助供应的普通单车。为此,在竞争初期,他们还以是否是智能锁来过一场公关大战。

  随后,ofo专门推出3.0版、3.1版。而摩拜也不断丰富其单车结构,单车舒适度的短板渐被补上。

  事实上,在与市场的磨合与调整中两家公司已日趋接近,ofo与摩拜面临着共同问题——何时盈利、如何盈利,前景尚不清晰。据媒体报道,2017年戴威曾表示,ofo目前每日收入近千万元,全部来自分时租赁租金,明年将实现全面盈利。

  如今,2018已至,盈利依然是二者面临的最大问题。涨价,成为了平衡盈亏的必然选择。即便有观点称这将给第三梯队共享单车以生存机会,但追求品质的小蓝单车的香消玉殒,透出光靠补贴,第三梯队难以弯道超车仍是大概率事件。

  对于共享单车,竞争依然还在第一梯队之间。只是考验从资金转向了用户。

  其实,这一模式几乎成为中国创业公司发展的规定路径:创新萌发,大批公司跟随,进入烧钱时代,再到寡头之争,最后尘埃落定。从当年的网约车大战,我们就可预判到共享单车的今天。甚至说,即使有一天摩拜和ofo也归为一家独大,对于用户,也并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因为它们的功能已如此相似,至于价格回归,同样是低价竞争后的必然之路。

  这样的筛选涅槃,未必是一件坏事。细分领域独角兽的出现,是市场资源优化配置、优胜劣汰的结果。

  但是,“烧钱”——这一创业必经之路所带来的外溢公共效应,却值得关注。当大型城市几乎均被漫山遍野的共享单车所占领,城市管理的成本又应由谁来承担?

  诚然,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商业模式的创新,既是企业创新方向之一,也符合商业进化历史必然性。但对于经济体的健康发展,我们更期待技术上的真正颠覆,以技术驱动商业前行,改变和便利我们的生活。(沸雪 财经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