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报 全球最新科技资讯专业发布平台

适当“低头” 聊聊我们被手机改变的生活

2016-02-03 11:14:22已围观来源:中关村在线编辑:夏雪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低头玩手机”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笔者受到了不小的触动。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低头族”这一新兴词汇普及开来,地铁站、公交车、餐厅影院随处可见低头摆弄手机的人。不管你承不承认,我们的生活,因为手机的存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让我们来聊聊被手机改变的生活。

  透过表现看到本质

  笔者注意到,最近两年网络上出现了越来越多反对“低头族”的声音,这些文章里往往引用一些诸如过马路玩手机发生危险的事例,劝诫人们少玩手机。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究竟应不应该“玩手机”或者我们究竟是不是单纯的在“玩”手机?

  在解决上面问题之前,首先需要明确一下我们每天使用手机究竟都做了些什么。这里有个简单的方法,打开手机拨号界面,输入*#*#4636#*#*一系列按键之后就会进入手机信息显示界面,从这里可以看到手机上各个应用的使用时间,下面这张图是笔者最近用的手机上的统计数据。

  

适当“低头” 聊聊我们被手机改变的生活


  笔者的手机使用情况统计数据

  所用应用按照使用时间依次排列。不难看出,笔者是个喜欢社交和网络购物的人,数据和平时的使用习惯完全契合。笔者平时没有规律的玩游戏的习惯,也不怎么阅读电子书或用手机看视频,所以数据比较单调,各位朋友不妨测试下自己的使用习惯进行比较。

  

适当“低头” 聊聊我们被手机改变的生活


  社交、购物、上网成为手机的几大用途

  在了解了身边同事的使用习惯之后可以总结:社交软件、影音娱乐、购物及电子书阅读差不多占了大家使用手机的大部分时间。由此可以看出,我们之所以把大量的时间用在“玩”手机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可以通过手机连接网络、使用各种App获得比书籍杂质庞大许多的信息流。看书也同样需要低头,使用电脑也不见得健康,所以通过手机来更快速方便地获取信息有何不可呢?

  潜移默化的改变阅读习惯

  在手机和网络给我们带来更多信息的同时,也在悄然改变我们的阅读习惯。原本阅读一本喜欢的纸质书,我们可以从头至尾一页一页翻阅,整本看完可能还会回顾几遍。但改用电子屏幕阅读之后,人们渐渐失去了阅读“大部头”的耐心,看到了整版的文字往往会迅速翻过(就像现在这段文字一样),直接跳到结尾。

  

适当“低头” 聊聊我们被手机改变的生活


  手机可以存储、搜索大量的信息,是纸质书做不到的

  和传统的纸质书籍不同,电子屏幕本身发光的特性,让我们在长时间看手机的时候眼睛会受到更大的刺激,所以人眼要通过快速移动来减少不适感。同时,在电子页面上各种不同的信息会通过色彩、图片等进行标注,我们只需要快速翻过就能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而中规中矩的纸质书中重点信息和无关章节的差别相对较小(当年读《红楼梦》就是这种感觉),为了获取信息我们不得不耐心地一路看下去。可以说,手机等电子产品让我们为了快速获得信息而失去耐性,也变得更加怠惰。

  手机和网络让新闻时效性更强

  和传统平媒不同,互联网媒体不需要凑足全天整版的新闻才能发布,只要有新闻产生我们便可以单一文章的形式呈现并实时更新,而实现这一切所需的只是后台几行代码。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平台的诞生则让信息传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似乎一时间人人都成为了媒体。世界某个角落发生的事情可以在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内传遍全球,而手机自然成为我们获取这些信息最方便的途径之一。

  

适当“低头” 聊聊我们被手机改变的生活


  在手机上,新闻才完美展现了其时效性

  可以说,手机及伴随而生的信息传播方式真正让新闻具备了时效性,越来越多的人为了不“OUT”也加入了传播信息的群体当中,毕竟分享信息需要的只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成本。

  

适当“低头” 聊聊我们被手机改变的生活


  利用手机分享信息

  凡事都有两面性,虽然我们能更快地发布、传播消息,但同时也失去了思考的时间。一些发布新闻的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不惜成为了标题党、配图党,而普通民众在看到消息的时候有可能就被错误地导向,导致以讹传讹。喜欢看爆点是大家的共性,但往往头脑一热就没法冷静地思考了。

  拉近了距离,疏远了情感

  以前曾听朋友说过,只要有WiFi和零食,她可以在床上躺着刷微博刷上一整天。社交软件拉近了和许多原本无法产生联系的人之间的距离,比如看各种明星、大V晒生活就像自己和他们共同经历一样。而原本没有网络的生活则是“车马很远,书信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我们更在意的是身边的人和事,如今看似亲近却并不是真的亲近。

  

适当“低头” 聊聊我们被手机改变的生活


  许多人手机上的社交圈要比现实中广得多

  当然,社交软件也并非一无是处。拿笔者自身来举例,原来在初中、高中时期的许多同学,因为长时间不联系(以前联系方式太少,往往都只有固定电话)变得音信全无,但最近两年通过微信群等方式大家重新又建立了联系,逢年过节互相拜年也很热闹。看来,方法用对了,手机是能够加深感情的。

  写在最后:

  戒掉手机和把让生活变得更好之间的联系,在笔者看来跟去趟西藏就能荡涤心灵找到人生的意义一样虚无缥缈。手机是这个时代的代表工具之一,人们发明工具是为了让生活变得更简单,手机亦然。从手机出现再到智能手机普及的若干年里,越来越多原本很复杂、需要耗费人力物力的事情在手机上都一一得到了解决。冷兵器时代有人用刀剑保家卫国,但同时也有人因此而丧命;全民“低头”时代有人用手机简化了自己的生活,而有的人却只得到了颈椎病。从手机本身来说,作为一堆冷冰冰的硬件,并没有好坏之别,关键是我们如何更好地运用。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慢慢走出“低头族”的生活。透过现象了解本质之后,我们并不需要特别担心,“低头族”让他们顺其自然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