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者李想:有机会赢的事,我才会选择去做
创建一年出头,车和家融资总额(含政府债务)已超25亿元,估值30亿元,最后一轮融资是A轮,这之后,李想很少接受采访。
此次采访前,车和家刚有些“阶段性进展”:7月底,第一辆车数据已基本冻结,Xtecher幸运地成为第一家看到SEV硬质模型样车(与将来投产SEV 95%相似)的媒体。8月10日,车和家常州车厂奠基,厂房将于年底完工,明年年中生产线会布完。公司已将近200人。第一款SEV今年年底出小批量样车,测试一年,明年10月开始投产,另外一款产品SUV已完成设计稿——这个节奏,对于一个去年7月1日成立的造车公司来讲,不可谓不快。
他说,这一年给自己打90分,是Xtecher所有被访者里回答分数最高的。
自评:“从小就是别人眼中的臭傻逼”
车和家的技术研发中心坐落于北京东北五环外,一栋两层楼,低调清净。
李想的办公室看起来忍俊不禁,这个房间实在太简单了。不到10平米大小,没有书架,没有图标,没有台式电脑,没有桌饰,没有茶具,只有一台小小的笔记本放在桌面,旁边几瓶矿泉水,玻璃板上并排写着两行字,一行“战略的制定与执行”,另一行写着尚未公布的产品商标名和网址。墙上挂着小小一幅画,像唐卡。他也不知道这幅画是什么,“反正别人送的,我就挂上了。”
但他并非清心寡欲之人。上小学时思想品德课老师问大家的理想,有人说解放军,有人说医生,有人说科学家,而李想的答案是“当总经理”,“我是我们班的另类,唯一一个铜臭味十足的。”
他当时认为当“总经理”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不需要看别人的脸色。因为自小就跟着父母跑剧组,他七八岁时就见惯了勾心斗角。每个人假装笑着,背后算着,领导升迁时要互相算计,分房子时也要互相算计……这让李想觉得恶心。
那时父母都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母亲学表演,父亲是导演。“一场戏下来所有剧本我都能记住,到哪个环节哪个演员该上,那个演员在外面抽烟,我就发挥剧务作用,叔叔该你上了。”
而他最终并未选择文艺之路,因为这并不是他所想要的。
幼时,他几乎拆过家里所有的电器,以至于他的第一桶金就是靠帮别人装电脑。而此后,高中辍学的他从注册泡泡网开始运营,到带领团队从IT产品向汽车业扩张,创建汽车之家网站,披荆斩棘,屡战屡胜,亿万身家,成为传奇式人物。
但做了父亲之后,他说自己越来越少像30岁之前那样热泪盈眶、或愤怒咆哮的状态。
汽车之家IPO的时候“没什么感觉”,工厂奠基的时候“更没有狂喜过”,亦未觉得哪个时刻就是自己的人生巅峰,“IPO就是水到渠成,它只是一个结果。”
“我一直觉得自己挺牛逼的。一个好创业者内心都是自大的。我就觉得我挺自大,从小就是别人眼中的臭傻逼。不自大就毁了,就是靠自大才有现在。其实人需要这个东西,团队很多信任是自大建立起来的,大家最开始都觉得不可能,做着做着就相信我们有能力做到第一。”
原则:“我的底线是做个正常人”
前阵子,姥姥九十岁生日时,他感慨,幼年一直跟着姥姥在沧州长大,正是姥姥、姥爷从小耳濡目染,给了自己创业非常重要的一个品质:坚持原则,有底线。
“我现在的原则特别简单,优先对自己负责。”
对他而言,个人是至上的纲。“如果我做一件事对自己没好处,我就不做。”
“我的底线是做个正常人。我既不做好人,也不做坏人。这个社会太不正常了,我们从小的教育就不正常,死了才能当英雄。‘正常’是今天这个社会最珍贵的两个字。正常就是人性。我再有钱,你来找我借钱我不会借给你,我又不欠你的。”
李想说,不要试图去褒扬过去那些痛苦的时刻,“不要改变自己,了解自己更关键,扬长避短就可以了。”
他谈及一个朋友,年轻有为,清华毕业,才华横溢,可后来他创业遇到瓶颈,觉得自己搞不懂市场需求,就跑来找李想,李想给他复盘,“你的整个人生经历是不正常的,你看,最好成绩考到清华,上了两三年就毕业了,然后又去了国外,你不知道正常人的生活在干嘛,而所有的东西是在生活中有所发现。”
李想说,“我为什么有信心做成全世界最好的七座SUV?因为马上又有第四个孩子,没有人比我对这个需求更清楚。我是最早买特斯拉,沃蓝达,宝马i3的,我是全中国最了解电动车的,我天天在用,不是试一下,这会造成很大理解。我说你应该该生活该生活,该谈恋爱谈恋爱,才能找到需求。”
李想说,2009年之前,他的很多状态都和现在相反,原来他很在意别人的看法,也因此遭遇不顺,“那时我的判断准则发生变化,最大的好处就是我几乎不纠结了,该结婚该结婚,该生孩子生孩子,该卖股票卖股票,该离开公司离开公司,该创业创业,从那以后都变得特别好。”
“人为什么要对自己好呢?一个人连对自己好都不会,他不可能对别人好,一个从来没有吃过糖的人不可能给别人甜头。”
如今,李想虽已是公众人物,仍在微博上看到不爽的人该骂就骂,他的字典里不存在讨好、迎合和屈就,“历史上有没有一个事情因为过去很委屈所以将来做得好。你在当下委屈,最后都会加倍还回去。”
“确实性格决定命运”。前阵子,他和初中同学20年聚会,大家坐在原来的教室里,发现每个人几乎跟20年前一模一样,谁跟老师走得近,谁在旁边看不怎么说话,谁话特别多,都没什么变化,“那个时候基本上决定了,后面其实更多靠运气,”李想说,自己和初中时性格没什么两样,“最开始走上社会那几年自己有点变形,现在又回到真正的我了,那会儿选择不上大学,跟现在更相似。”
他直言没觉得自己身上有什么让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我不会的地方,找到会的人做好就行了。我觉得不存在什么觉得自己好或坏,最重要还是了解自己,接受自己,对别人其实也一样,只要他不触及我的底线我都选择接受。汽车几千个零部件,几百个供应商,如果有任何一个供应商过来说我是李想的哥们,你们必须怎样,我说直接出局,连理都不需要理他,因为我李想没有这样的朋友,我不会蠢到交这样的朋友。我们进入了一个完全可以靠能力活得很好的时代,不再像上一代人要什么社会关系,完全不需要。”
相比于去主动social,李想说自己是个“宅男”,兴趣五花八门,对房地产,甚至娱乐八卦都去关心。“只要有电脑,有老婆孩子,我就觉得挺好的。偶尔出去玩玩也可以,但是我不喜欢任何危险运动。”
如今,李想有一个全职在家的美丽妻子操持家务,“三个半孩子”,最大的5岁多,最小的1岁多,还有一个在妈妈肚子里。他住在公司30分钟车程的地方,晚上8点左右回家,陪孩子玩,等孩子睡觉了,自己该上网上网,晚上1点之前睡觉,早上7点起床,“该打游戏打游戏,该看美剧看美剧,《权利的游戏》什么的都会看。”
策略:做驾驶领域的苹果
在泡泡网、汽车之家之后,李想的第三次创业看起来野心勃勃,一开始就布了一个完整的棋盘:不仅造车,还要SEV、SUV双管齐下,“一个满足短途出行,一个满足最好的家庭出行”,还要全面涉及电动、车联网、智能驾驶。
“三次创业我的追求是不一样的,第一次我就喜欢电脑,所以我就去做了;第二次我想做一个能赢的领域,是什么领域根本不关心;第三次我并不想要做一个产品,我想打造一个品牌和真正的企业,因为产品和公司是最低级的,再往上是企业,再往上是品牌,这是我真正要做的。”
“我们选择的这个领域一定是我们自己能赢,如果不能赢我们不做,”在他看来,造车能赢,是因为“我们比较懂消费者,懂得不是一点半点。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新汽车公司对消费者真正了解,能跟我们在一个量级上的,完全没有。”
他说,车和家这一年的节奏和预期“完全一致”,而谈及市场上很多做小型智能硬件的可能都要延期很久的状况,李想说,“我们的管理能力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
过去管理汽车之家、泡泡网的经验让他自信,“管过几千人的人和只带过小组的人不一样。而且我们不但比这些做智能硬件的管理水平好,我们跟汽车厂商比管理水平也不差,甚至有明显的优势。”
他指的优势是互联网化带来的。“因为互联网公司除了‘人’什么都没有,我没有任何资产,没有任何资质和壁垒,所以我必须把人管好。传统汽车厂商有现成的资质,这些资质会害了他们的管理能力。”
在李想看来,传统车企的商业模式跟利益链条的包袱让传统车企很难去全心全意地开发一看真正颠覆式的产品,“这涉及人性”,“比如现在无论智能汽车还是电动车,几乎100%全都是拿传统的汽车改一改,卖得最好一个月也就一两千辆,然后每辆车拿到6万到9万块钱的补贴,状态跟早些年的智能手机一样,做手机的加个PDA应用就当成智能手机卖,或者做PDA的像Palm加个手机功能就出来卖——这不是消费者想要的,消费者想要的是iPhone,是Galaxy。”
“现在有机会能做出特别好的车来。过去,发动机、变速箱是限制中国车企发展最根本的问题,到今天,电动机、电芯,我们能拿到的、我们做出来的水平跟奔驰、宝马没有任何差别,甚至比它还要好。就跟智能手机一样,过去诺基亚、摩托摩拉用自己的芯片,有了高通芯片以后,大家都能做出非常好的手机来。这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就选最适合应用电动、自动驾驶、车联网的车型出来,而不是按照现在的这种车型。”
李想说,未来两方面的需求会非常大:“一方面是小型化,比大家想的小型化还要小型化, smart仍然不够小,我们想比小更极致一些,四个车放在一个车位;另一方面,由于家里只有一个车位,所以要把一个车位充分利用好,那么我们就做了一个尺寸很大的一个SUV,七座。”
定位“城市智能交通服务商”的车和家,主打SEV和SUV两款产品,一款小而美,一款大而强。SEV设计时速是60km/h,设计续航里程100km左右,而SUV“增程版”和“电动版”将同时推出。“小车不会去自动驾驶投产,因为小车的行使环境比较复杂,大车上标配自动驾驶,标配level2,用户可以选装level3。”
而车和家未来至少5年的时间,只会有两个车型。“现在的车有点像早年的诺基亚,一出就出几十个、几百个型号,我们认为不需要那样。我们的小车更像iPhone,是个全新的品类,我们的大车虽然市面上有,但我们更像MacBook和iMac,是一台更好的电脑。”
虽然看起来很多人买车除了实用性需求,还有审美、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但李想说,“10年前大家对手机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是你看只生产出两三个型号的苹果公司赢了全世界记录。”
在李想看来,现在初创的造车企业有两种:多数是因为新能源汽车有补贴,所以赶快拿传统汽车改装,换上电池、换上电动机,去拿补贴,“至今也没见什么成功的”;另一波,高大上地说,都想“做更好的特斯拉”。而李想希望按照智能手机的演进历程去寻找造车行业相似的契机点。
“我一直在推算,有没有机会按照苹果翻盘的方式在智能汽车里有所作为?我们测算了一下,完全行得通。智能汽车相当于智能手机,传统汽车相当于传统手机,所有东西全都在重演。iPhone出现之前,智能手机的几个条件同时达成了,第一3G网络,第二移动芯片,第三触摸屏,三个技术条件一具备,缺哪一个都不行,于是整个市场开始快速变化。
今天的汽车,电动化、车联网、自动驾驶条件都具备了,智能手机所需要的条件在智能汽车里都具备了,接下来产生的竞争壁垒跟原来没有关系,一个智能汽车里面70%的决定因素可能跟原来过去的汽车没关系,我们至少跟传统汽车厂商在一个起跑线上。”
“如果我有偶像的话,可能也是乔布斯”,李想说,这是因为乔布斯身上有他自己认同的地方,“至于是否有我不认同的地方我不关心,我只看的我认同的就行了。”
虽连续创业,李想说自己并非风险偏好型,“能做到我才做,我甚至在算未来5年销量的时候,有一点做不到我都不会把数写上去。跟灯塔一样,你怎么都会往那儿走。”
对手:“其实我很多时候挺担心他们的”
虽然这一次是技术创业,但他并不逼着自己去啃很硬的技术干货,“我只需要知道为什么就可以了,我不需要知道怎么去做。因为你一旦怎么知道做你就会妥协,为了做简单一点,结果就打折扣了,像我这种只知道逻辑是成立的,只好就这么做。”
面对市场上非汽车背景出身的智能驾驶创业者,李想直言,“我觉得他们得蹚点坑。很多人如此不懂消费者,如此不懂汽车,还能那么大胆地去做,真是让人难以想象,这不是胆子大吗?造车的有很多太胡来。那些技术出身的人可以像Mobileye一样,踏踏实实做一个二级技术供应商就好了。”
而相比进军智能驾驶领域的一众从科技大公司出来的人工智能大佬,李想说,“其实我很多时候挺担心他们的。”
“早期你可以掌握一些人工智能,就跟自己做了一个小型编程语言,慢慢的像Facebook、Google会把人工智能的算法开源,把算法能力变成语言,相当于java,C语言,我作为一个应用者,没有必要自己去开发C语言,我只要知道怎么来用好它就可以了。Facebook、亚马逊、Google、微软全在干相同的事情。”
李想坦言“我不太关心别人怎么样。对我而言没什么用”。而面对几乎人人都是KOL的创投圈,他则表示,“现在我也不知道他们是什么观点。他们大多是马后炮。”
去年年初创投市场火爆,一场股灾余波殃及创投圈,大量创业公司倒闭,李想评价:“太多不该创业的加入了创业大军。会做业务和会管理企业,难度相差10倍。打工的时候做的还不错,是因为你的老板帮你把企业这个平台搭建好了。连现金流这创业最入门的事情都管不好,没有资格抱怨大势不好。妻离子散的案例值得同情,更是能力太差的必然结果。”
李想说,创业将越来越是精英的游戏。“早些年大家圈地,跟美国刚开荒一样,草根也有机会,现在你得抢别人的土地。过去五年,可能没有一个草根从零开始做起来,时代不一样了。我见过很多来融资的创业者,可能这些人大部分扔到一个中型企业里连做个经理都不合格,他有什么资格当CEO。”
而在他眼中,创业最需要的品质是“学习能力超强,然后还普遍跟小强一样,总是死不了,怎么都能坚持到赢,这两点就够了。”
李想说,车和家他打算做20年。“第一个做了5年,第二个做了10年,第三个做20年,就够了,35年。”他说,无论如何,这是最后一次创业了。
如今,他每天花两三个小时上网,浏览熟悉的科技网站和微信订阅,看一些热门的书。
李想说自己也是Xtecher的订户,聊起媒体,他觉得“最好的方式像一个朋友坐在台上跟你讲,没有吸收这个东西的负担,不是什么专家,不需要。”李想评价市面上很多科技媒体,“要么特别肤浅,要么特别装,用一堆高深技术语言显得编辑特别牛,都不要这样。”
正如采访的整个下午,他一直在像一个老朋友一样说着“大白话”,面对任何问题,给出不需要字斟句酌的直接反应,这是李想对本文的期待,也是他的人生哲学:“说人人能听懂的战略”, “做最简单的效率计算”,“做一个正常的人”。
图文推荐
- 马云:企业家要会控制欲望 付比员工更大的代价
人物报道2019-04-23
- 小米上市雷军发公开信:厚道的人运气不会太差
人物报道2018-05-03
- 觅跑创始人毕振:三年铺设2万个健身仓,计划明年盈利
人物报道2017-11-16
- 阿里文学CEO:好IP要素是正能量、好的世界观与喜闻乐见
人物报道2017-10-25
- 原经纬中国董事总经理黄云刚加入源码资本任合伙人
人物报道2017-10-11
- 吴恩达重返在线教育领域 推出深度学习课程
人物报道2017-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