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周伯文:京东的AI布局与BAT有什么不同
编者按:4月15日下午,京东人工智能创新峰会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堪称重磅,一是在这次会议上京东AI带头人周伯文首次向外界展示京东在AI领域的战略布局与发展方向;二是AI领域重量级人物周志华等大咖也加入京东阵营,这次会议也是"京东AI天团"首次集体亮相。会后,网易智能受邀对周伯文进行了采访。
标记 | 2018年4月15日访于北京(总第70期)
作者 | 小羿
周伯文1991年考入中国科大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获学士学位,2003年获得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博士学位。
周伯文博士毕业后进入IBM工作,曾担任 IBM Research 人工智能基础研究院(AI Foundations)院长、IBM Watson Group 首席科学家、IBM 杰出工程师等职位,负责 IBM 全球在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基础研究方面的战略和执行。
学术方面,周伯文在国际一流期刊及顶级学术会议上已发表上百篇论文,内容涉及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自然语义理解、机器翻译、语音识别等多个领域,并拥有十多项专利。周伯文目前还担任 ICLR、NIPS、ACL、EMNLP、ICASSP、AAAI 等各大人工智能学术会议的评审人。
2017年9月,周伯文离开工作了近15年的IBM,正式入职京东,出任京东集团副总裁,负责AI平台与研究部相关业务,向京东董事局主席兼CEO刘强东汇报。
2018年4月15日,周伯文带领的京东AI平台与研究部在北京召开京东人工智能创新峰会,首次披露京东AI布局全景图,即从京东自身应用场景出发,打造AI核心技术,然后在反哺京东自身业务的同时,赋能给行业与开发者,进一步打造平台。会上还发布了京东AI开放平台NeuHub,由模型定制化平台和在线服务模块构成,深耕电商、供应链、物流、金融、广告等多个领域应用。
以下为周伯文受访答问(经网易智能编辑整理):
一问:目前京东AI平台与研究部有多少人,接下来还有人才招募计划吗?
周伯文:我来到京东大概六个月的时间,在六个月当中建立了将近200人的团队,分部在北京、成都、美国和英国,将来团队还会继续扩大。
我们希望可以做三方面的事情,一是做人工智能的技术研究,二是做人工智能的平台化对外输出赋能,三是做人工智能的商业模式创新。借此呼吁一下,我们非常有兴趣招募任何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人才,不管是技术研究、技术平台化、商业模式创新,还是技术/项目/产品经理,还是综合复合型的人才。我们的口号就是“AI改变世界,我们改变AI”。
二问:京东AI平台与研究部在京东内部扮演怎样的角色,目标是什么?
周伯文:AI平台与研究部以创建京东AI平台为核心,未来将成为京东生态系统大中台里重要的组成部分。垂直方向上,平台将人工智能打造的各种应用场景对内外赋能;横向上,将引导京东AI在技术和应用场景中持续创新。
其中,AI研究院专注于持续性的算法创新,80%的研究将由京东实际的业务场景需求为驱动,聚焦领域为NLP语音、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包括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等。另外,今天发布的NeuHub平台也是我们很重要的一部分。NeuHub平台部门是非常重要的部门,专注于对话系统和无人客服 、计算机视觉等方向,解决实际业务场景需求,是我们的核心部门。此外,我们还有一部分是AI Plus。
三问:您之前在IBM工作了15年,经历IBM从软硬件到平台商的转变,现在入职京东做AI平台的建设,有什么样的经验分享?
周伯文:做一个平台的提供者,平台上把技术赋能给开发者,赋能给传统行业,或者赋能给任何需要人工智能的第三方,心态与做To C完全不一样的。To C可以强调端到端的用户体验,是掌控整个所有的,从用户触达你的那一刻开始,所有用户的体验都是你负责。但是To B这个阶段,要有这么一种心态,就是自觉地退到后面来,开发者和合作伙伴掌控端到端的体验,我们作为平台提供者竭尽所能帮助他们把技术使用好,这实际上是技术上的心态改变。这种改变更加有难度,因为我们看不到一线的问题,这对技术研究者、开发者、管理者怎么去管控用户体验,怎么能够抽象的解决问题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对于平台而言,广义的人工智能是真正差异化定义平台能力的关键技术,这是京东AI研究院愿意大力投入的方向。
四问:京东之前有Alpha平台,这个平台和今天发布的NeuHub有什么样的联系和区别?
周伯文:京东Alpha智能服务平台是帮助我们的用户连接消费者跟各种智能硬件的平台,关键词是连接。这个连接的过程中会需要很多自然语言理解、对话系统管理、图象识别在后面,在冰箱里面怎么识别,这些能力来自于哪里?来自于NeuHub平台,Alpha平台非常好的连接IoT和消费者,很好的连接平台,同时给开发者提供非常好的开发体验,但是所有智能的东西,所有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算法都沉淀在NeuHub平台。
五问:京东的NeuHub平台有什么优势,跟BAT的AI平台有什么不同?
周伯文:京东的AI是三个核心方向同时在驱动AI平台的进展,一个是AI平台本身,主打开放赋能;二是AI研究院,通过AI研究院深度研究推动技术的深度,而且每个AI平台的后面有专业的产品经理,专门负责API的迭代,迭代的技术升级换代来自于我们研究院团队的一些算法创新,是从0到1的能力,从1到N我们都在做。三是商业模式创新能力,我们会通过平台来支持很多传统业务、传统行业重新解构他们的业务流程和工作模式。所以,我们说如果AI是一种思考方式,那么我们NeuHub就是能够帮助以AI的方式重新思考,这是我们技术和业务方向三个侧重点。
其次,NeuHub平台上很大程度融合全京东的优势。我们会做非常足够好的初始模型的开发,利用京东的数据做出世界领先的评测标准,大家看到的人脸识别和语音识别API,在用户场景下,我们会动态更新。比如说平台上要发布面向客服系统的质检API,我们有来自京东上万的客服人员,每天工作8小时,服务这么多客户,所有这些数据变成提升我们AI的一部分,这个部分确保了技术的创新,还有京东数据的优势,确保我们的API有很强的落地能力和适用价值。
再次,我们会提供各种各样定制化的能力给开发者。开发者在这个基础上,以这些模型和算法为基础进行迭代,应用场景过程当中,通过应用场景独有的数据继续更新提高这些API。
六问:京东NeuHub平台如何吸引开发者?
周伯文:第一,我们的API技术足够的成熟,特别是在用户场景上,京东API是最好的。第二,京东API提供开发者工具,提供能启动的数据管理工具,做到一站式的服务,不管是模型的定制、管理、发布,还有跟商业无缝的结合,都会成为我们的价值。第三,我们会跟京东云紧密结合,通过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三种模式给开发者定制,各个开发者需求不一样,我们有很多灵活性,会基于京东其他部门的优势在一起把这样一个事情做好。
七问:京东的AI战略更侧重基础研究,还是更侧重与京东实际电商业务结合?
周伯文:京东不仅仅是一家电商公司,还是一家技术公司,涉足电商、金融、科技、物流多个行业。京东AI作为京东的核心技术部门,我们做的技术方向从0到1,从1到N,N到无穷,三个方向发力。
从0到1是基础研究,要展示整个业界没有展示过的技术能力,技术能力的展现一个方面靠自己的研究,另一方面靠与周志华老师在内的大咖们紧密合作,所以毫无疑问京东AI会深耕在基础研究领域。
但是我也讲过,我们的部门很大一块希望以AI作为思考方式,赋能给更多的开发者和更多的行业,刚才提到很多京东电商的应用场景,比如无人客服、电商图片检测、OCR识别等等,会通过平台展现给大家,这更多是1到N的迭代研究,我们也会去做,也是很重要的一块。
我们也会做从N到无穷,我们已经有一些迭代非常好的技术,大家可能还没有想过应用场景,不是没有应用场景,而是要考虑怎么拓展这些技术的边界,怎么把技术赋能到传统行业里面,帮助传统的行业重新思考和定义工作流程、业务方式,这就是我们说的从N到无穷发力的地方。
如果非要我在0到1,1到N,N到无穷定义区分线的话,平台是核心部分,会确定基础研究的方向,我们希望AI研究院80%的研究方向是和平台的业务方向对齐的,20%研究方向是会完全由下往上驱动,研究员会有20%的自由时间思考,去做他们认为重要的事情。
八问:狭义AI、广义AI有什么区别?
周伯文:狭义是一个个烟筒式的人工智能解决系统,都是相对独立的。而广义是将烟筒打通起来,或者代价非常低,不需要第二个烟筒这么多投资和砖,从研究方向看,就是更少的数据学习,甚至从没有输入者的情况下学习。
广义AI系统的架构,它的特征表达、学习算法和优化算法是相互影响、相互一起来协作往前进,而不是说人设计一个之后再去设计另外一个。
九问:从狭义AI过渡到广义AI,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周伯文:从ANI(狭义AI)到ABI(广义AI)有七个主要的技术难题需要克服。第一需要系统地解决遗忘问题,需要做持续学习;第二AI需要具备严密的推理和逻辑的能力;第三是AI系统需要能在没有任何输入的情况下自我学习;第四是架构需要更新;第五是AI需要变成一个自己能够组合,完成一个更复杂的系统;第六是打破黑盒;第七是去掉偶然的成份。
十问:人工智能与人的大脑到底有什么区别?
周伯文:人工智能目前智能做一些类脑的简单工作,跟人的大脑相比,这个差距是非常明显的。我们的大脑是一个非均衡的动态系统,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预测系统。将来的通用人工智能,一定会结合这种弹性,包含什么时候该选择记住,什么时候该选择遗忘,所有的这些要融合在一起。这就像飞机可以像鸟一样去飞,现在缺乏这样一个机制。
我们现在做了一个终身学习,觉得更有弹性,更可靠。这其中一个问题就是,我怎么让这个大脑,让这个AI系统跟人类大脑一样有可变化性。为什么会这么讲?因为大家可能不知道,在我们大脑中有一个现象,我们每天都有新的脑细胞在产生,也有脑细胞在死亡。所以你会有时候会听到一句话说,这个问题太难了,会死很多的脑细胞。但是即使是一个成年人,也会有很多新的脑细胞不断产生。
图文推荐
- 马云:企业家要会控制欲望 付比员工更大的代价
人物报道2019-04-23
- 小米上市雷军发公开信:厚道的人运气不会太差
人物报道2018-05-03
- 觅跑创始人毕振:三年铺设2万个健身仓,计划明年盈利
人物报道2017-11-16
- 阿里文学CEO:好IP要素是正能量、好的世界观与喜闻乐见
人物报道2017-10-25
- 原经纬中国董事总经理黄云刚加入源码资本任合伙人
人物报道2017-10-11
- 吴恩达重返在线教育领域 推出深度学习课程
人物报道2017-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