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报 全球最新科技资讯专业发布平台

阿里巴巴集团组织升级,担任总裁的朱顺炎是谁?

2019-06-26 08:33:02已围观次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白杨编辑:野子

  “朱顺炎是谁?”6月18日,这个问题在阿里内网上极速升温,一度成为热搜话题。

  几小时之前,阿里巴巴CEO张勇发出了集团组织升级的通知,宣布重组创新业务事业群,朱顺炎担任总裁,负责UC及旗下移动创新业务、天猫精灵、阿里文学、阿里音乐。

  很多阿里员工对“朱顺炎”这个名字感到陌生,并不是因为他是一个阿里新人,相反,朱顺炎加入阿里已经五年,并且一直身居要职,只不过他在平日工作生活当中,是一个低调的人。

  加入阿里之前,朱顺炎是一个典型的连续创业者,直至进入UC之后,他才算是“稳定”下来:2007年,UC收购了一家名为天网的公司,作为天网创始人的朱顺炎也由此加入了UC;2014年,阿里巴巴全资收购UC,朱顺炎则以UC合伙人的身份进入了阿里。

  加入阿里之后,朱顺炎的身份也几经转换。2016年6月,朱顺炎出任阿里妈妈总裁;2017年12月,其又成为了阿里移动事业群总裁;2018年12月,朱顺炎出任阿里大文娱新媒体业务总裁,负责UC、文娱创新业务和阿里音乐。

  在外界看来,6月18日的这次调整,是朱顺炎在阿里内部地位的进一步提升。朱顺炎在6月24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采访时也坦言,“加入阿里5年,这还是集团第一次发出以我为主角的邮件”。而这,其实已足以证明集团对朱顺炎的支持及认可。

  朱顺炎告诉记者,此次之所以重组创新业务事业群,是因为阿里财年结束后,每个负责人都要和逍遥子(张勇的花名)沟通,而他在讲述去年做的一些创新项目后,张勇觉得不错,便提出那就做大一点吧。

  为什么是朱顺炎?

  对于任何企业而言,持续的创新都是保持活力、保证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阿里巴巴也不例外。因此,阿里把创新业务的地位提得再高都可以理解,关键是选谁来做,那么阿里为什么选了朱顺炎?

  对于这个问题,朱顺炎向记者总结了几条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或许也是他能成为阿里创新业务事业群总裁的根本原因。

  首先,是对创新的决心特别大。如上文所述,朱顺炎是一个连续创业者,自1996年研究生毕业之后,他就一直在创业。这可以理解为性格使然,骨子里就带有不断寻求突破的闯劲,朱顺炎更向记者坦言,两年前在负责阿里妈妈的时候,虽然也做出了不少成绩,但那时候他确实没有太多的兴奋感。

  其次,是耐心。48岁的朱顺炎即将进入知天命之年,他也笑称“自己反正都这么老了,无所谓了”。但朱顺炎强调,这并非是指自己失去了前行的动力,而是指对于眼前名利的淡泊。“我已经成功过,现在也不用非要再去证明自己,所以我的耐心,也是让下面的同事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可以放开去创新,而不是急功近利。”

  最后,是对业务节奏的把握。朱顺炎表示,“很多公司创新做不好,是因为不讲节奏,跟着别人打来打去。”这方面,朱顺炎在之前的一些创新项目中,已经证明了自己。比如UC国际团队在印度孵化的短视频平台VMate,在去年遇到竞品大手笔买量的情况时,朱顺炎通过对印度市场的分析决定不跟风,后来事实也证明,国内的那套ROI打法在印度确实不可持续。

  在朱顺炎看来,5年是一个很特殊的节点,尤其是在阿里。“按照阿里的逻辑,在五年后做出来的决断一定是更靠谱的。因为做了五年的阿里人,一定会更有担当,对内部的环境也更熟悉,做起事情会更收放自如。”

  回顾在阿里的5年,朱顺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个人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尤其是丰富了他的很多视野。“我现在每个月都参加马老师的风清扬班,各路高人过来讲课,以及和其他业务管理者一起讨论,这让我深刻感受到优秀的人聚集在一起的力量是非常大的。”

  经验、视野,再加上阿里巴巴的资源支持,种种因素掺杂在一起,让朱顺炎在阿里的下一个五年,有了一个新的开始。对他而言,创新业务事业群绝不只是停留在名字上的创新,而是要真刀真枪的做出一些成绩,这也让他找回了一些重新创业的感觉。

  阿里年轻人的创业时代

  当被问及阿里创新业务事业群的创新从何而来时,朱顺炎给出的答案是,“从年轻的一代人中来。”而阿里做创新业务的目标,并非仅仅打造单点的创新产品,而是要开创一套能够持续在阿里内部孵化创新产品的能力、机制和体系。

  对于创新业务的发展,朱顺炎立下了三个原则,一是要独立思考,不依赖原有业务资源和路径;二是从小到大,必须有耐心去从0到1;三是树立英雄,打破大公司体系内的求稳状态,鼓励个人英雄出现。

  朱顺炎表示,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框架,要用机制来保证英雄的出现。简单而言,阿里创新业务事业群如同一个创新项目孵化平台,每个员工如果有想法,都可以提出申请;一旦想法获得认可,项目立项,该员工就可以在保留原先职级、待遇的前提下,专心投入到项目中。

  而在这个过程中,立项是朱顺炎认为最困难的一个环节。比如几个同事都有想法,该怎么选择?一个项目好不好,判断错了怎么办?或者是项目涉及的领域较新,朱顺炎并不了解,该怎么去判断?

  说到这个问题,朱顺炎抓了抓自己的头发说,“这确实是目前最大的挑战,你看我的头发都快掉完了”。

  但既然要做创新,这些也是绕不开的问题。目前,朱顺炎把精力都花在了“人”的上面,“人靠谱了,即便他现在的想法是错的,也是能够修正的”。至于如何找到靠谱的人,朱顺炎认为一定是要经过实践的,所以他选取的人,基本都是在阿里已经工作3-5年的。

  关于选人的问题,朱顺炎还曾向马云请教过。他问马云,“我现在的精神压力非常大,因为现在提拔的人技术背景居多,这样会不会有问题?”马云告诉他,“你知道是偏见就对了,只要是人就有偏见,你知道是偏见就注意去观察研究,你不能禁止但也不能说就应该这样。”

  朱顺炎说,做与人相关的东西,就要时时否定自己,“我也害怕自己的脑袋僵化,怕跟不上时代的节奏,导致埋没了一些人”。

  而一旦立项之后,朱顺炎则会给予项目足够的信任,并尽量给他们最好的环境去发展。“我们不会设立明确的KPI,但项目的成功与否,是需要通过市场数据来验证,当然,我们会明确要求团队,不要为了数据而数据,花钱买来的数据没什么意义。”

  对阿里创新业务事业群的年轻员工而言,似乎迎来了一个最好的内部创业年代。轻装上阵且有足够的试错机会,这是在外部市场上不可能获得的机会。

  有一个例子是,阿里内部孵化的K歌弹唱产品“唱鸭”,目前市场表现还不错。但它的创始人在此之前,已经历经了两个项目的失败,当他刚开始做“唱鸭”项目时都忍不住跟朱顺炎说,“我真佩服你,还能让我继续做”。

  更成功的例子则是,阿里内部2017年底孵化的 VMate,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目前已经在印度谷歌应用市场的视频播放与编辑类中排名第三,并且通过了阿里投资评审会的答辩获取上亿美元的融资,产品团队也获得了股权激励。

  这或许就是阿里创新业务事业群最真实的写照,借助年轻人的活力,给他们最好的环境,去赌一个未来。“互联网领域没有哪个产品敢说让用户用一辈子,我们在赌的也是下一代用户使用的产品能不能从我这里产生。”朱顺炎说。

  张勇在阿里内部说过一句话,叫做“因人设岗”。目前来看,创新业务事业群或许就是因朱顺炎而设。

window.onload = function (){ var oLi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ab").getElementsByTagName("li"); var oUl = document.getElementById("ms-main").getElementsByTagName("div"); for(var i = 0; i < oLi.length; i++) { oLi[i].index = i; oLi[i].onmouseover = function () { for(var n = 0; n < oLi.length; n++) oLi[n].className=""; this.className = "cur"; for(var n = 0; n < oUl.length; n++) oUl[n].style.display = "none"; oUl[this.index].style.display = "bloc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