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报 全球最新科技资讯专业发布平台

陶宁:人类最终会让技术向善,造福社会

2019-09-05 09:11:01已围观次来源:新浪科技 李楠编辑:周周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它不仅关乎体育竞技,也是规模宏大的综合文化展示盛会。多方评论认为,中国在国际上的声望和地位由此提升。

  之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担任的角色愈加重要,而很多事情也都在2008年转变,对互联网而言,当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同时,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大潮即将兴起,一批有想法和勇气的人,不再甘于为人打工,将创业作为人生首选。

  个人命运潜伏于时代浪潮之中,把握先机者,即是弄潮儿。2009年9月初,时任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的李开复宣布将要离职,自主创业。随即,创新工场亮相。一年后,陶宁受李开复邀请,加盟其中。

  李开复曾在乔布斯、盖茨、施密特等身边学习成长,在PC时代历经苹果、微软,在互联网时代历经谷歌。掌握科技领域的知识,也了解到企业成功的经验,创办创新工场,他想用自己的主动性做一个掌控全局的工作,“和中国青年人一起打造新奇的技术奇迹”。

  对陶宁而言,加盟创新工场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此前20多年,她也在微软、IBM、谷歌等最领先的科技巨头工作,而创新工场给了她一个更广阔的视角。以前跟着别人做事情,现在领着别人做事情。以前在框架之中做事,此后则是打破框架去做事。陶宁感慨,“原来有点井底之蛙”,现在“从井底里爬出来”。不过以珠穆朗玛峰来类比,她觉得自己终于爬到了3000米或5000米。

  没到顶,自然还要向更高的地方去。

  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七十周年之际,新浪财经、新浪科技共同推出“追梦人”专题策划方案,邀请各行各业的精英企业家分享自己在与国家同行中,实现梦想的故事和感悟。近期,创新工场总裁陶宁接受新浪科技专访,讲述了她的故事、经历与思考。

  谈加盟创新工场:天时、地利、人和

  接受采访前,陶宁刚从美国回国,时差还没倒过来。据工作人员介绍,陶宁和李开复的日历全是满的。陶宁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不过关于在创新工场的工作,她觉得并非“辛苦”。

  她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清楚其中的意义,也清楚自身的收获。2010年回国加盟创新工场,对她而言,是天时地利人和。“那是一个非常好的时间段。不仅仅是包括中国人,实际全世界的人都觉得不能错过中国的经济奇迹。”

  在陶宁看来,过去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发展已经是非常快速。但如果从技术的角度来讲,可能最近过去的十年又是一个急剧提速的阶段。因为其中有技术变革,而每一次的技术变革都会重新来书写行业,并创造很多机会给新的入门者,或是敏感的机会发现者。

  陶宁分析,当时美国是一个IT技术发展非常完善的一个国度,也有很多人才。但是从国家体量,从经济基础变革可以带来的变数来讲,中国可能比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机会都更多。恰好,李开复希望有更多志同道合的人能够加入到创新工场,把服务创业者这件事情做得更好,而这一理想,也符合陶宁自己的意愿。

  “第一,我希望回到中国这样一个大环境里,第二,我也希望自己已经工作了20多年的经验能够找到一个新的发挥平台。”

  此前,陶宁曾在微软、IBM、谷歌等公司的中国和美国总部工作,其间也曾与李开复共事。20年的工作生涯里,她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市场经验、运营经验等,自我评估后觉得,可以去向外输出一些管理经验或观点。创新工场正好提供了一个适当的新平台。

  回溯起来,在2010年,移动互联网正要兴起,创新工场看到了其中机会。他们预测,当智能手机在运营商补贴下,达到千元左右价位,移动互联网就会发生,而安卓系统也将成为主流。不过他们当时以为这些事还要再等两三年,然而仅过去一年多,预测便成为现实。

  移动互联网的爆发,迅速催生了围绕于此的各种各样的创业企业,变革了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创新工场做的,正是服务创业者。工场的成立,和陶宁个人的职业选择,都站在了一个大趋势前。

  根据官方网站披露信息,目前创新工场投项目超过350个,其中估值超过1亿美元的项目有70多个,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项目达到16家。

  谈及现在的工作,陶宁称创新工场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也让她的视野更为开阔和更加全面:她现在的关注点包含从宏观经济到微观经济,直到某一个行业、某一个企业的发展,甚至包括团队的一些心理建设,都要了解。这些事会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不过她乐在其中。

  “我觉得一个人平均工作时间,如果把吃饭时间也算上的话(因为几乎都是工作餐),一天11、12个小时应该是比较正常的 。一周不能说工作五天或者六天,只能说你想工作、工作需要你的时候,你随时都能工作。”

  谈科技:相信技术,相信于人

  在加盟创新工场之前,陶宁工作职责涉及产品市场、战略规划、营销运营等。虽然如此,她一直对技术有关注和思考。早先回国前,她看到了技术变革的机遇。在创新工场的经历,更加深了她对科技的认识。

  创新工场的发展壮大,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密不可分,而分析中国互联网跃迁式的发展,陶宁认为可以归之于几个因素,其中第一大功臣是技术。“如果没有技术的变革,很多的创新想法只能停留在纸面上”。很多技术原创,几十年前已产生雏形,但有些没有手段去实施。而今天的技术给予了把想法变成现实的可能性。

  实际陶宁正是技术出身,整个创新工场的主要团队也都是如此。在她看来,这些人都是技术的相信者,非常笃定技术可以改变世界,改变人类,让生活变更好。她表示,如果有一种新的技术诞生,“我们真的从心底里希望,能够用各种各样的资源,把这个新的技术快速推给社会,快速提供给人类。”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受到关注,有关于人工智能可能威胁人类的讨论兴起。对此,陶宁认为是杞人忧天。她提到,历史上每一场大的变革都跟技术的进步相关,而人总能都把机器和技术变成为其谋取福祉的工具。

  “我认为技术都是中性的,取决于人怎么用它。就像原子弹(技术),它既可以杀人,也可以变成我们最清洁的能源。”陶宁表示,要相信人的智慧。细究起来,“我们不是相信机器,也不是崇拜技术,技术只是工具。我们是对人类有信心,人类最终会让技术向善,造福社会”。

  此外,陶宁谈到人才、市场、资本和文化。

  在人才方面,陶宁指出,中国的理科教育非常好,在全球都首屈一指。这培养了大量的工程师,为今天中国做技术方面的创业创新奠定了一个基础。所以中国的“工程师文化”“非常好”。陶宁特别强调了理科教育的重要性,“我们一定不能丢掉这个传统。理科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

  第三点,陶宁谈到市场。“我们有14亿人口,中国自己就是全世界最大的单一市场”。对创业也好,开发产品也好,这是一个重大利好。陶宁表示,我们的创业者有自己的自留地去销售产品,“‘中国的就是全球的’这句话,今天已经成为一个真理”,“如果能服务好这14亿人口,我们中国的公司就是一个伟大的公司”。

  此外,是资本的助力。创业者一般是年轻人,而他们的原始积累很少,早先没有资本扶持,创业非常困难。陶宁认为,天使基金,VC基金,以及政府方面的引导基金,对中国过去十年的快速发展,也起到至关重要的助力作用。

  最后,是文化。十年前创新工场创立的时候,创业还不被大众认同,优秀毕业生们首选是去大企业或做公务员。创新工场即使有资金也不知道该投给谁。而此后社会关于创业的认识逐渐变化,尤其近五、六年来,创业逐渐变成人们一个很正常甚至很骄傲的选择。

  谈创业:企业家可能是千万里挑一

  现在的陶宁,是服务于创业者的角色。不过很少为外界所知的是,她自己也曾短暂创业。

  2008年,陶宁辞去谷歌中国的工作,去耶鲁大学攻读MBA。2010年毕业,她想着要做自己喜欢的事。虽然现在又回到科技赛道,而在彼时,陶宁向往另一种生活。“我相信几乎大部分的女孩子都有一个开一家咖啡馆,喝一杯红酒的梦想。所以当时,我觉得我应该把这个梦想实践一下,从IT行业换到消费赛道,看我是不是也可以改变一次人生。”

  当时,陶宁第一个想法是到做红酒、咖啡馆的企业里去找一份工作,所以她去了星巴克的总部面试,也去过美国加州几个葡萄园面试,不过对方因没有相关行业经验,将她拒之门外。

  陶宁不死心。“你知道人有梦想的时候,是睡不着觉的”,陶宁向新浪科技讲述这段故事,“既然你们不要我,那能不能我自己从头做?我自己雇自己,我用自己的钱,去实现我的理想。”于是,陶宁自己开了一家咖啡馆,也注册了一家红酒公司。可惜现实很骨感,都没能成功。

  创业维艰,失败者众。对追求梦想的人来说,失败未必遗憾。在陶宁眼中,创业是一门必修课。“即使这个梦想只实现了几个月、几年,但那是你的思想在世界上留下的一个痕迹,让你看看你的构思能否变成一个实体的东西。”

  总结自己的创业经历,陶宁谈到,创业是件严肃的事情,它不仅仅是一个爱好,不能仅当成业余的事情去做,也不能单凭一股热情。

  在创新工场这些年里,很多人曾冲到陶宁面前,说自己有一个很好的idea,能不能去实现。而陶宁首先会问对方一句话,“你原来做什么?”很多人所做的事,跟其理想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没有经验,盲目创业很难。

  但没有经验并不是说真的不能创业,那就通过组团队,汇聚经验。创新工场常常对外表示,不投一个人的团队,因为他们认为,创业没有单枪匹马,一定是一个团队在做的事情。即使一个人去做本行业的创业,他也不是万能的。创业,需要具备360度的知识,需要一个团队的力量互相配合才能持续前进。

  创新工场的经历,改变了陶宁对创业的认识。由此,她开始认认真真地接触到创业者群体,也开始理解什么叫作企业家精神,什么叫作创业者的精神。并且,在今天的陶宁看来,所有的人才都很重要,但创业者和企业家对社会发展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我不能抹杀科学家、技术工作者的作用,但是要把一个真正的产品呈现出来,一个服务能够提供给社会,真的要感谢这些创业者”。

  关于创业,陶宁的认识变得更深刻。除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外,陶宁认为,更重要的是有“领头羊”。“创新工场的成功离不开李开复博士的理想、韧性、坚持,创新工场所投的企业,也离不开每家自身的‘领头羊’。”

  “我觉得企业家可能是千万里挑一。”在陶宁看来,企业家不仅仅有技术才能、管理才能,同时还有非常高的创新力和担当力。他今天解决的事情,不仅是实现其个人理想,还以产品服务人们的衣食住行,提供就业机会,产生税收,创造财富,进而去支持新的创业者。

  谈过往与理想:归于“幸运” 更知敬畏

  回顾起来,以人生职场履历而言,陶宁无疑处在极优秀的一批。

  在此前的人生里,陶宁于北京大学读书,拿到信息管理系学士与硕士学位。之后去到国外,进入IT行业,而IT也是国内大力发展的行业。之后国内引进外资,陶宁进入到国外最好的公司。当国内企业发展的时机到来,陶宁回国。国内支持创新创业的时候,她又进入到创新工场这样一座桥头堡。

  有报道提及她的人生经历,以“精彩”二字概括,不过问到陶宁本人,她选择的词是“幸运”。“你不觉得,回头看我的经历,每次都踩准了中国的大潮吗?我把中国过去这些年的每一个进步,都在自己的身上有了淋漓尽致的一个体验”,陶宁笑言。

  的确,在每一次人生的重要转折,陶宁似乎都踏出了恰当的一步。这当然是幸运,但也离不开个人的判断和选择。而判断和选择背后,还有个人的思考与性情。

  早先申请国外读书,陶宁会到一家网站上跟人讨论,怎么去做申请,怎样准备材料。当时大家各有网名,陶宁取的名字正是“追梦人”。去国外顶级学校读书是她曾经的一个梦想,同时她认为,随着国家的发展,中国在世界上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落实到个人,也需要有世界的眼光、格局以及知识。

  此前的理想,陶宁已经实现,展望未来,陶宁提到三件事:第一,希望创新工场这样能帮助创业者的机构越来越好。她表示,创新工场嵌入在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之中,并发挥正向作用,也希望有更多像创新工场的机构,去帮助中国的创业者。

  第二,陶宁希望技术真的能够造福人类,并且人们能更快地使用这些技术。第三,从更广的角度出发,陶宁表示希望国家越来越好。她坦言自己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今日所得是由时代给予。“我妈妈就曾经跟我说,我跟你的区别就是我们两个时代不一样,你遇到了中国最好的几十年。如果我是你这个时代,我一定会做得比你还好。”

  至今,陶宁工作将近三十年,创新工场将是她的最后一站。在这一平台上,陶宁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从早先的职业经理人,变成了企业领导者。从在框架中工作,到开始依靠打破框架来工作。她更注重到开拓精神与创新精神,同时也因创新工场,开始关心社会的方方面面,看到整个社会各个元素,融合前行。

  “我关心的事情,一下扩大了一百倍”,陶宁毫不犹豫地讲道,觉得自己原来有点井底之蛙,而现在可以说从井底里爬出来,“如果以珠穆朗玛峰作比喻,我终于爬到了可能3000米、5000米的地方”。

  创新工场的工作,让陶宁更知敬畏与感恩,她感受到创业创新的不易,也感恩于有好的创业者与科学家。她对社会更有信心。

  谈及工场的发展,陶宁认为也要归功于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地利,是身处中国,受益于大环境的技术变革和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可以有钱有人才;人和,是创新工场的合伙人们都很有韧性;而天时如前所述,创新工场成立之初,看到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爆发的机会,前五年的投资项目皆围绕于此。最近三年,创新工场重点布局人工智能,投资40余家企业。

  归结起来,个人命运与企业命运,都潜伏于时代大浪潮中,遇到合适的人,选择合适的地,把握住一时的机遇,就有机会乘风破浪,有所作为。

  在采访前,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中央意见出台,谈及于此,陶宁表示,敏感的企业大概都不会错过这件事。三年前,因为看好南方的经济发展与人才,创新工场设立了深圳办公室。去年,创新工场又在广州设立大湾区总部。今年,创新工场大湾区总部已经完成25亿元募资,并正式运营。

  技术浪潮改变了很多人很多企业的命运,而洞察时代变革中的机遇,可预见还会有很多好故事,可以述说。

window.onload = function (){ var oLi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ab").getElementsByTagName("li"); var oUl = document.getElementById("ms-main").getElementsByTagName("div"); for(var i = 0; i < oLi.length; i++) { oLi[i].index = i; oLi[i].onmouseover = function () { for(var n = 0; n < oLi.length; n++) oLi[n].className=""; this.className = "cur"; for(var n = 0; n < oUl.length; n++) oUl[n].style.display = "none"; oUl[this.index].style.display = "bloc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