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报 全球最新科技资讯专业发布平台

广州探索建立“互联网+信号灯”控制优化平台

2016-08-31 11:32:25已围观次来源:广州日报编辑:夏雪

  海珠区有轨电车信号灯很人性化。广州日报记者 莫伟浓 摄

  手动“波仔机”控制信号灯仿佛“弹钢琴”,是广州交警30年前在蘑菇岗亭内的工作场景。这对90后、00后等新生代而言,是一幅难以想象的画面。30年来,广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似平常的红绿灯发展史其实就是整个广州交通管理变迁的缩影,其中科技发展带来的神奇变化无处不在。昨日,记者从第八届中国国际道路交通安全产品博览会上获悉,广州正以海珠、天河为试验区,探索建立“互联网+信号灯”控制优化平台。

  30年前:

  指挥基本靠手 通讯基本靠吼

  上世纪80年代,广州街头十字路口的蘑菇岗亭里,值勤民警依靠手动调节开关来控制信号灯。“手按一下是红灯,再按一下就是绿灯,那时人们管这种红绿灯叫‘波仔机’。”1985年成为广州交警一员的卢警官说, 当时汽车少,路面基本都是“单车大军”,在上下班高峰期时,也会出现拥堵情况。

  他所在的流花大队辖区,每逢广交会布展和撤展,从广州火车站附近到大北立交这段路,时常需要交警来指挥交通。为了更好地传递“情报”,当时的中队长充当起了“信鸽”,骑着单车一路奔向各个交通岗亭去通报情况。

  直到上世纪90年代,对讲机开始普遍用于交警的日常工作,1995年后,广州一线执勤的交警才每个人配置一辆摩托车。

  30年后:

  点个鼠标就能控制全城交通

  见证了广州交通科技从无到有的广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总工程师、交通科研所所长刘宗广接受记者采访时系统地介绍了广州交通智能发展的30年。

  1992年,广州从澳大利亚引进SCATS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这个系统能对整个区域进行协调控制,而不仅仅是一条街道,几个红绿灯。”

  广州交通管理的第一个分水岭在1993年。当年12月29日,广州市交通指挥控制中心正式启动,以SCATS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为主,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无线电通讯系统为辅,对市中心区40个路口的交通进行区域协调控制,对26个路口实行闭路监控。2006年,广州交通管理迎来第二个分水岭。当年9月,广州市智能交通管理指挥中心建成。

  时至今日,广州智能交通注入了“互联网+”的新鲜血液。2016年与高德地图签约合作,利用高德地图大数据,打造智能交通。刘宗广说:“现在靠一个系统就能控制全市交通了。”

  未来:

  互联网+信号灯控制优化平台

  昨日,第八届中国国际道路交通安全产品博览会上,广州市交警支队副支队长吴泽驹透露,目前,广州正以海珠、天河为试验区,探索建立互联网+信号灯控制优化平台。

  “这一平台可应用于路口运行效率监控。”吴泽驹介绍,路口运行效率监控主要针对两种现象,一是路口运行失衡,二是出口溢出。当一个交叉口某个方向非常拥堵,而其他方面运行顺畅,则称之为路口失衡。这种情况可以适当增加拥堵方向的信号配时,减少顺畅方向的配时来缓解路口的拥堵。对于严重失衡的路口,系统会发出报警,提醒交通指挥员关注,并采取下一步措施。

  出口溢出预警则是监控出口拥堵情况,将溢出可能性大的路口进行排序展示,以便及时实施流量控制和干预,避免路口溢出导致路口瘫痪。

  今年6~7月海珠区路口全天平均失衡指数排名表显示,南华中路-宝岗大道位居失衡之首,失衡指数为1.14。

  作为互联网+信号灯控制优化首个案例,交警部门对这一路口采取优化措施,将拥堵时段增加南华中路放行时间至70秒;并拆分南华中路放行相位。最新数据显示,经过一段时间优化,南华中路-宝岗大道9时~13时和15时~20时的平均拥堵指数分别下降了25.75%和11.83%。

  看,有轨电车信号灯“通人性”

  目前,有轨电车沿线有14个信号灯,海珠有轨电车区间采用了与交警联动的智能交通信号。开通初期,有轨电车路权优先,全线为14个交叉路口,其中3个交叉路口与社会车辆混合路权,11个交叉路口为行人过街路口。其余信号灯,主要用于指挥行人通过轨道,通往江边。一般情况下,有轨电车信号灯为红灯,横过轨道的行人信号灯为绿灯,行人在大多数情况下有通行时间,有轨电车接近时,才会转灯,这是如何做到的呢?

  据记者了解,有轨电车信号灯通过埋在地下的“信号感应器”感应来调整。比如,在3个与社会车辆混合路权的交叉路口前已埋下了“信号感应器”,当有轨电车驶过“信号感应器”后,“信号感应器”即可获知电车已到,从而将信息“传达”给路口的信号机,信号灯随即对社会车辆转为红色,有轨电车便能顺利通过路口,当通过路口后,“信号感应器”也可获知电车已走,再将此信息传导给信号机,信号灯随即对社会车辆转为绿色。记者张丹羊 通讯员交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