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填补出行“最后一公里”空白
骗腿儿,上车
骑行风又刮回来了
北京,初春,绿柳才黄半未匀,骗腿儿,上车!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骑行风又刮回来了。这一次,车不再是黑色的凤凰墨绿的飞鸽,橘色的摩拜、黄色的ofo、红白相间的公租自行车、天蓝色的小蓝单车,花儿般在大街小巷盛开。
骑行,花了30多年,卷土重归,为城市添绿。
交通部门发布过一组数据:1986年,本市自行车出行比例达到86.7%。市民刘先生已经退休多年,提起自行车,他脱口而出:“那会儿,北京人几乎都丢过自行车,家家户户早上上班,都是骗腿儿,上车。”
2006年,拐点出现了——自行车出行比例首次低于小汽车,下滑到27.7%。之后,自行车仿佛一溜烟儿地远去了。到了2015年,自行车出行比例降至12%,而小汽车出行比例提高到了32%。
30年,骑车出行比例下降了74.7个百分点。
“不愿意骑车,路上不好走,小汽车说起步就起步,还有开起来飞快、嗖地窜出来的电动车。”市民严小姐家里一直停着一辆红色自行车,她说,“这辆车闲置了好几年了,最多父母出门买菜当个手推车用。”
2016年,又一个拐点,骑行的人慢慢多起来。身边的变化悄悄发生着:
先说路面上的。三环辅路,347处机非(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通行冲突点疏通,全线97公里的自行车道清除障碍,市民骑行全程无断点。二环路、三环路和中心城区很多大马路上都专门为自行车铺设了“红毯”,标明路权。
再说车,摩拜、ofo等任意地点租还的共享单车如雨后春笋冒出来,固定租还点的公租自行车也试水手机租车。“方便,到哪儿一掏手机一扫码,骗腿儿,走着。”市民张先生原本是“汽车族”,他住在右安门附近,最近的地铁站是4号线的陶然亭站,步行需要半个小时。所以无论上班还是出门逛超市,他的标准流程是拿着车钥匙下楼,对准车一按,“嘀嘀”,汽车双闪,拉开车门,给油。“现在,骑车十分钟到地铁,还不堵车。赶上有活动,经常可以免费骑,我的车都跟家停了一周了。”他说。
有人提出疑问,共享单车会不会抢了公交、地铁的客流?
摩拜单车相关负责人透露:“大部分骑车人的平均骑行时间是26至28分钟,用户多是在两种公共交通换乘时、从地铁站到家或单位时选择骑车。只有极少数很喜欢锻炼的人是长途骑行。”
北京市交通委运输管理局也曾给出一组数据:97%的公租自行车用户在1小时之内还车,绝大部分人骑车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
转绿叠翠,更显葱茏。交通专家徐康明说:“无论骑车,还是乘坐公共交通,都是绿色出行,均有助于缓解城市拥堵。”
本月初,《2017年北京市缓解交通拥堵行动计划》发布,北京市交通委新闻发言人容军提到,北京公租自行车蓬勃发展,去年已经超过8万辆。公租自行车的布局结合轨道交通站点以及小区周边,解决市民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目前办卡率、租还率都很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政府引导下,由社会资本投入的共享单车,则增长更快,已达30万辆左右。
更值得期待的是,骑行,绿色交通的最佳“助力”颇有厚积薄发的趋势。最近半个月,各家共享单车争相推出活动吸引客流,免费骑、充值返券等接踵而至;一些开车族,也开始放下车钥匙,扫码骑车出行。“车都不好找了。”市民李先生不禁抱怨,“我从北京饭店附近溜达到崇文门才算扫开一辆车。”
昨天,记者采访得到的最新数据是,北京的共享单车数量还在不断攀升。摩拜单车在京投放超过10万辆,ofo投放量已经超过20万辆。两家企业均明确,将随着车辆迭代,不断推出并适当增加新车。市交通委表示,对于共享单车的发展,政府是持支持态度的,但这并不代表管理放松,现在需要制订规范对它进行管理。
挤走了三蹦子
共享单车便宜方便还安全
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正在打通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这也给治理黑车开辟了一条新路径。记者探访多个地铁口发现,多年来屡治不绝的黑车,悄然间被共享单车挤了生意,数量锐减。仅剩的几辆三蹦子也生意冷清,收入还不足原来的一半。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建国门地铁站东北口,正值早高峰最繁忙时段,大量乘客鱼贯而出。不少乘客出站第一件事儿便是掏出智能手机,找车、扫码,不出1分钟就飞身上车,直奔各大写字楼。“我在朝阳门工作,离这里不到两公里。”一位年轻的姑娘熟练地打开共享自行车的车锁,“这个距离走路嫌长,打车不值,骑自行车最方便,8分钟就到。”
在一片清脆的开锁声中,地铁站西侧的四辆趴活的黑车显得格外落寞。司机卖力吆喝了半天也没迎来一个乘客,眼巴巴看着昔日的主顾骑上单车,绝尘而去。车主王福成长叹一声,脸上写满了无奈。他告诉记者,短短半年之前,建国门的黑车少说有十几辆,根本不愁没活儿。“从去年秋天开始,我就明显感觉越来越不好干。以前一上午就能挣一百五,现在呢,连一半都不到!不少司机回老家过春节,之后就没再回来。”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劲松、潘家园、十里河等地铁站,因为紧邻旧货、古玩和建材市场,这些地区都曾是著名的黑车聚集点。但如今,这些三蹦子、小面包、小摩托等黑车均数量锐减。在劲松地铁站D口,记者反复寻找,居然没发现一辆黑车。取而代之的是上百辆齐整鲜艳的共享单车,少说有六种颜色。
“共享单车便宜、方便,还安全。谁愿意再去坐黑车呀?”多位市民都向记者表达了这样的看法。市面上的共享单车大多价格便宜,骑行一小时只需0.5元到1元钱。共享单车不需要办卡,只要下载手机APP就能完成借还车。相比之下,坐一次黑车通常要花十元以上,“三蹦子摇摇晃晃的,到处乱窜,还常常闯红灯。感觉是在拿命通勤。”一位市民说。
共享单车火爆,挤走了盘踞多年的黑车大军,这让负责城市管理的部门轻松了不少。劲松城管执法队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跟黑车较了这么多年劲,反反复复,屡打不绝。共享单车这招儿,高。”
忙坏修车师傅
引入信用积分鼓励文明骑行
过去几个月,橙、黄、蓝、绿等各色共享单车如旋风般席卷街头,便利市民交通出行的同时,也滋生城市管理的难题。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共享单车虽然数量惊人,但车辆损毁触目惊心,不少市民都遭遇过扫码十回才能挑出一辆完好车辆的情况。而从维修网点堆放的大批受损车辆看,超过半数为恶意破坏。
海量投放局部过剩
车多未必能骑
“嚯,这儿简直就是自行车海啊……”在14号线阜通地铁站不远,望京SOHO附近的十字路口,一位行人忍不住感叹。他一点没夸张,各个方向的人行道上,浩浩荡荡摆着橙、黄、蓝各色共享单车,粗略估计,至少有三百辆。
不只在望京,国贸、角门东、双合地铁站周边,共享单车以动辄上百辆规模出现的阵仗都不少见。
入春以来,摩拜、ofo、小蓝单车等各家共享单车开始了声势猛烈的“投放潮”。以今年新进入北京市场的小蓝车为例,一个多月时间里,就在京投放了3万辆单车,并计划在4月份完成18万辆的投放。
“春节前还苦恼共享单车啥时铺到房山呢,春节过后一下子车就多起来了,每天出地铁都能有十几辆共享单车。”工作在东城、家住房山的孙先生告诉记者。不过,比起中心城区,很多偏远一点的地铁站,车辆还明显不足。
即便在市中心,海量投放也并不意味着“想骑就骑”。
“晚上八点逛完商场回家,不断看到路边有小黄车,不是脚蹬子没了,就是车座没了、车轮歪了,要么就是被人上了私锁。足足扫到第10辆,才确认是一辆完好的车,可我人都快到家门口了。”小曹周末的尴尬经历,很多市民都感同身受。朋友圈里,吐槽共享单车扫五六回才能成功骑走一辆的大有人在。
车辆损毁带来的安全隐患也不容忽视。
昨天早上,市民李先生在上班路上刚刚经历了一场骑车“惊魂”。像往常一样,他在地铁口扫了一辆摩拜单车准备去公司。畅快骑行到路口,眼看指示灯变成红灯,他赶紧捏下了刹车,却发现刹车竟然失灵了。匆忙中他从车上跳下,用脚掌擦地才完成急停。仔细检查后他才发现,这辆车的刹车摩擦片竟然被人卸走了。
毁车五花八门
半数为恶意破坏
共享单车车辆损坏率究竟有多高?此前,摩拜方面披露大概是5%,其他共享单车公司则对此秘而不宣。许多市民发现,车型轻巧的小黄车ofo,损毁率远超5%,平台方不得不在北京新增不少临时维修点。
昨天上午,记者在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附近的ofo维修点看到,六七百辆等待维修的小黄车“趴”在这里,时不时有工作人员骑着电三轮车驶来,将新搜寻到的坏车卸下,待修的小黄车一眼望不到头。
和普通修车铺门前的景象不同,眼前的小黄车大多并非自然损坏,全是“花式”故障。记者对停放在外侧一长溜的270辆小黄车逐一查看发现,有111辆单车号码牌被涂抹或拆卸,25辆车座被卸,2辆车锁被卸,1辆被上了私锁,其余则是车胎被扎、车锁失灵、车闸损坏等问题。保守估算,在这批待维修的小黄车中,超过半数为恶意破坏。
“好多都是新车,刚投放几天就被破坏了。”正在修车的张师傅说。凭他们的职业经验,如果是正常骑行,坏车不至于这么多。除了车牌、内胎、脚蹬子等小问题就近维修,一些损坏严重的车辆,只能运回厂商修理。“最可恶的是涂抹号码,明摆着就是不想别人骑,太自私!”张师傅直摇头。
究竟是哪些人对小黄车下此狠手?ofo相关负责人分析,一些可能是黑摩的司机所为,一些则是普通用户为私占车辆而出此下策。
对共享单车屡遭“毒手”的棘手难题,网友们纷纷支招,建议企业将车辆升级打造得更结实耐用,并引入信用积分鼓励文明骑行。而对于故意破坏的行为,希望警方能加大打击力度,为绿色出行提供更多支持。
井喷增长拷问平台能力
泡沫还是刚需?
数据显示,北京的共享单车总投放量已超30万,网上关于资本狂欢助推共享单车泡沫的质疑声不断。
“有没有泡沫,晚上来看看就知道了。”上班族宋东浩对泡沫一说嗤之以鼻。据他观察,地铁站周边的共享单车白天看规模唬人,车海一般,晚高峰乘客呼啦啦出站,上百辆车一会儿工夫就没了,都被骑到了周边小区。“连黑摩的都知道规律了,晚上9点多才上岗,知道共享单车都没了。”他特意下载了三款APP,以增加骑到车的概率。
在刘家窑地铁,记者果然在快十点的时候看到有摩的重新出没,但价格唬人。“刘家窑到光彩路?15块,2公里多呢!”趴活的大姐一分钱不让,比出租车价格还高。
随着车辆数量猛增,乱停乱放、恶意破坏等问题都需要相应的人工、技术手段解决。近日,摩拜、ofo明显加大了对线下管理的投入,“招兵买马”增加运维人员。
不过,共享单车运维人员有一定的“门槛”,需要会熟练使用智能手机。相比单车投放的速度,这份薪水并不高的工作招兵买马的速度有点跟不上。摩拜单车的一位运维师傅告诉记者,“我们建了个微信群,听说要招300人,现在群里才几十号人,人也不那么好招啊。”
随着运维任务增加,满载共享单车在街头奔跑的电动三轮车也越来越多。这些缺乏牌照的电三轮遇到了和黑摩的一样的待遇。“有时我们的三轮车会被交警扣押,扣押后就要不回来了。”ofo相关业务负责人无奈地说。
为了解决无序停放问题,单车企业也开始与区政府、街道合作,探索合规停车。日前,丰台区西罗园街道在辖区范围内试点共享单车“定点停放”,街道在社区出入口、地铁站出口为共享单车划定了“推荐停放点”,街道和摩拜、ofo等单车企业派出专人进行管理,引导市民有序停放。
记者手记
小小单车折射城市管理新思路
多年来,城管、交通、市政等部门都在严打黑车,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精力,但成效似乎并不大。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最后一公里”属于刚性需求。只要这个需求摆在那儿,那么就必然有人逐利而来。
开通摆渡车、打通微循环、增设公租自行车,种种方法实际上都在试图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去年兴起的共享单车,四两拨千斤,精准填补了出行“最后一公里”的空白。
一个创新的商业模式,“无心插柳”般为城市管理提供了新路径。但政府部门要做的还有很多,比如为单车划定停放点,引导其合理停放,不妨碍交通秩序;对于恶意损坏单车的行为严加查处,不让它们“受伤”;对于残存的黑车,也要持续高压的严打态势。对市民来说,也应该把爱护单车、遵守骑行规则放在心上,最终消除黑车的生存土壤,杜绝安全隐患。小小共享单车,折射出城市管理的新思路。创新模式、多方参与,复杂的难题也有可能迎刃而解。本报记者 朱松梅
小学生不能骑上路
似乎在一夜之间,共享单车成为市民的春日出行神器。按照我国相关法规,驾驶自行车必须年满12周岁,但记者走访发现,自行车大军中不乏稚气未脱的小学生,而共享单车的车身上也从未明确进行标示。
下午3时,随着一家小学放学,海淀区普惠西街变得喧闹起来。周围的各色共享单车接二连三被孩子们骑走,小小身影在密集车流里来回穿梭。
“来,你骑这辆!”一位父亲拍拍车座招呼道。他把一辆黄色的共享单车交给身穿校服的儿子,转身又打开手机,解锁了另一品牌的单车。“孩子这么小,上路不怕出危险吗?”面对疑问,这位父亲并不太放在心上:“他都11岁了,多锻炼下没坏处。再说了,有我守着,肯定不会有安全问题。”
一番观察下来,记者发现,骑车上路的小学生多数都是用家长的账号进行登录、租车。同时,也有不少孩子自个儿“钻研”,摸出了解锁单车的门道。
在校门口,两名10岁左右的孩子来回转悠,一边嬉闹着,一边打量墙根下、街角边这些常有单车停放的地方。一发现有共享单车,他们就立马飞奔过去尝试按几下解锁键。没出几分钟,就顺利打开了两辆单车。“有的人骑完车不打乱密码,我们挨个儿试,肯定能找到。只要这样摁一下,锁就开了。”这名小学生熟练地为记者演示着解锁方法,“就算没智能手机也能骑车,还不用花钱呢。”
记者随机询问了五名小学生,其中三名都尝试过骑共享单车上路。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骑车上路须满12周岁,而家长和孩子们普遍表示并不太了解。
孩子们享受到了共享单车的乐趣,但潜在的危险着实不小。共享单车的车座普遍较高,不少小学生骑上自行车后,要踮起脚尖才能勉强够到地面。碰到紧急情况需要刹车时,双脚无法着地,车子很容易向一侧歪过去。半大孩子骑车上路,也让机动车司机感到心惊肉跳。“小孩子平衡能力还不是特别好,摇摇晃晃的。有次我刚拐弯,一个孩子就骑车迎面过来了,看到有车他就紧张地晃起来。幸亏我赶紧刹住车。”回想当时的场景,一名司机至今仍心有余悸。
孩子违规骑车上路,谁来监管呢?昨天,记者分别登录了两家知名的共享单车平台,发现在注册环节均需要输入身份证号,12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无法进行注册,在使用规则中也都要求用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但在共享单车的车身上,记者几番寻找,却并没有找到相关提示。
“请家长们多教育孩子注意安全,只能在小区里、公园里骑车,决不能骑到市政道路上来。”翠微路附近一名交警说,对于违规的未成年人我们只能以劝说、教育为主。此外,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家长作为监护人,应承担法律责任。
图文推荐
- 全国未成年网民1.75亿,三成小网民学龄前就上网
移动互联2020-05-13
- 发展STEAM教育成大国共识 索尼KOOV携手青少年编程未来
移动互联2019-05-27
- 「美城科普」2019年全国科技周“科技强国 科普惠民-智能健康筛查进社区创新科普行活动
移动互联2019-05-24
- 获客宝:签约北菜云 创新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 打造小程序一体化营销方案
移动互联2019-05-22
- 万司股份在2019云物大会上荣获中国云计算最佳服务奖
移动互联2019-05-17
- 亚信田溯宁:5G时代计费模式要从流量走向价值
移动互联2019-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