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现金社会,如何让你花掉账上最后一分钱
文/波波夫
全世界公司都在联合起来鼓吹一件事:无现金消费。一波知名咨询机构也在一旁摇旗助威:再不用移动支付,就落伍了。
在英国,即便每四个人中就有三个人不再使用现金支付,埃森哲依然在提醒金融机构不要小富即安,只满足于银行卡支付:一定要善用社交网络对消费者进行数字化支付再教育,特别是年轻人他们才是数字化支付的未来,当然他们也是一切新技术的守门员。
波士顿与谷歌在2016年联手为印度制作的一份名为《数字化支付:2020》报告,封面上直接放话:‘这将造就5000亿美元的新生态’,希冀能够在印度找回曾经在中国错失的移动支付商机,发掘几家印度版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宝。
无现金消费的好处一目了然:对消费者而言,出门不必带钱包,也不再担心假币问题;对政府、特别是银行机构来说,大大降低纸币的流通和保管成本,当然对于押运公司可能不是好消息。因此,数字货币也成为许多国家倡导的纸币替代方案。金融界早在数十年前就预言,数字化货币将是货币更高级的存在方式。
数字化货币便捷性的一面已经被广而告之,但是它的另一面——收入不平等、数字鸿沟、消费数据隐私这些原本存在的问题在一个数字化支付大行其道的社会只会变得更为严峻。
首先,富人兜里的现金依然比穷人多。
数字支付手段在全球的扩散并不均匀,在某一个国家内部的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收入水平人群的应用情况也颇有悬殊。德意志联邦银行在2014年的一次调查中,发现了一个现象:较高收入的德国人钱包里的现金也更多,居住在德国西部的受访者钱包里平均会装上107欧元的现金,而德国东部的受访者则平均只带86欧元现金。
德意志联邦银行还发现:那些尽量避免使用现金支付的人,一周的消费金额平均在306欧元,而只使用现金的人群同期只消费了197欧元。65%的只使用现金支付的受访者,都把‘便于监督日常花销’列为使用现金支付的主要原因。同样,多数更乐意采用数字支付的受访者也认同这一点,只不过他们觉得用信用卡或者手机支付更便捷。
其次,无现金支付将进一步刺激消费欲望,可能会让人囊中更加羞涩。
十多年前学界就发现了所谓‘消费心理账户现象’,人们根据收入来源不同把资金分配到不同账户中去,并产生不截然不同的消费倾向:辛辛苦苦挣来钱是一个心理账户,花费起来时可能也会精打细算,而那些诸如中彩票之类的意外之财又属于另外一个心理账户,往往更容易被随意挥霍。而非现金支付往往会归入到容易被挥霍的那个心理账户。
学者Chartterjee 、Rose在2012年的研究表明,支付越便捷,消费者用于考虑消费合理性的余地就越小,比起现金来,刷卡不仅会增加消费频次,同时也会增加消费金额。更出乎意料的是,支付方式的变化甚至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支付对象(商品/服务)的认知。
此外,从信用卡到手机支付,对用户生理和心理都将产生部分消极影响。
支付方式的变化还会影响到消费者的心理和生理健康。Thomas、Desai和Seenavasin三位学者针对信用卡消费的研究表明,商家通过把消费与信用挂钩,同时通过积分制度,鼓励、诱导了消费者进行消费,并助长了一些不健康的习惯,比如冲动消费、过度消费和炫耀性消费。(当然,过度谨慎型消费也被列为病态消费的一种)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联合京东发布《2016 中国电商消费行为报告》也发现,‘各省市网上消费者中购物冲动型消费居多,多数省市占比超过一半。冲动型消费中,在浙江省内消费者占比超过三分之二。’
不过,从更长期的影响看,用户从数字化支付中遭遇负面影响程度的深浅,还取决其自身所归属的不同消费人格。理智型消费者依然量入为出、精挑细选;情绪型消费者还是会纵情跃入‘每单最高减xxx元’的支付优惠诱惑;意志型消费者坚持按需购买,消费时果断快速。
图文推荐
- 全国未成年网民1.75亿,三成小网民学龄前就上网
移动互联2020-05-13
- 发展STEAM教育成大国共识 索尼KOOV携手青少年编程未来
移动互联2019-05-27
- 「美城科普」2019年全国科技周“科技强国 科普惠民-智能健康筛查进社区创新科普行活动
移动互联2019-05-24
- 获客宝:签约北菜云 创新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 打造小程序一体化营销方案
移动互联2019-05-22
- 万司股份在2019云物大会上荣获中国云计算最佳服务奖
移动互联2019-05-17
- 亚信田溯宁:5G时代计费模式要从流量走向价值
移动互联2019-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