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报 全球最新科技资讯专业发布平台

《创造101》收官 偶像产业粉丝消费的春天来了

2018-06-29 08:51:23已围观次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编辑:安然

  本报记者 吴燕雨 实习生 缪佳斌 北京、杭州报道

  导读

  《创造101》的爆红标志着粉丝消费的崛起,一系列亮眼数据表明,投注的品牌押对了宝。不过,中国粉丝经济仍处于初级阶段,行业体系还待完善。

  6天前,《创造101》正式收官。6月28日,猫眼专业版发布《创造101》相关数据报告《传播进化论》,报告显示,收官过后,节目热度倍增,微指数增长4倍、微信指数增长7倍。

  随着《创造101》收官,更多节目相关数据浮出水面。6月23日决赛当晚,在线观看直播用户超6300万;收官过后,节目热度倍增。上述报告显示,收官次日,《创造101》选手“孟美岐”微指数增长7倍,微信指数增长14倍;选手“杨超越”微指数增长12倍、微信指数更是猛增27倍。

  用户画像方面,猫眼数据显示,从节目初期到末期,女性从占比从62%增长到67%;90后、00后用户占比从82%上升到92%,节目在女性及年轻群体中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孟美岐、杨超越、王菊……这些名字的“一夜爆红”,背后是粉丝力量的体现。短短两个多月,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在粉丝应援平台“Owhat”上,出道女团“火箭少女101”11人的粉丝集资金额达1420.5万元;公开数据显示,综合各大平台,11人粉丝的公开集资总数已超4000万元。

  节目爆火,选手、团体偶像走进大众视野的同时,也带来了粉丝消费的短期爆发。相关品牌的销量数据均取得了不错的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节目播出期间,通过与粉丝点赞(投票)机制的联动等,节目赞助品牌“中华牙膏”销量增长268%;康师傅冰红茶5月单月的销量超过1亿瓶,同比增长40%;英树品牌主打的“熬夜系列产品”在天猫的销量环比增长685.34%。

  品牌消费转换、粉丝应援、点赞数……伴随着《创造101》的播出,偶像产业的C端消费市场,似乎正在迎来商机。

  激发粉丝消费潜力

  中国的C端消费市场有多大?

  艺恩发布的《偶像产业迭代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偶像市场总规模将超1000亿。这其中,很大部分来自C端消费市场。

  将紫宁送上出道位的麦锐娱乐创始人王丛曾告诉记者,要分享千亿市场,必须要与消费者联系。“偶像跟消费品、品牌的联系是最紧密的,其商业价值从娱乐市场到了一个更大的消费市场。”

  精明的品牌商们最先看到了商机。

  在《创造101》的品牌代言中,包括小红书、中华牙膏、康师傅冰红茶、英树等在内的品牌商,都在产品推广运营中加入了偶像元素,利用节目热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并带来销量转换。决赛当晚,全民K歌、谷粒多也加入到单期节目的品牌赞助行列。

  作为联合赞助方,小红书享受到了节目红利。以女性用户为核心的小红书,与《创造110》的目标受众不谋而合。为了抓住女性用户,节目期间,小红书推出选手美妆、服装搭配相关内容,提高了用户黏性。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小红书的月度有效时长同比增长超过20%。

  中华牙膏发起了点赞活动——点赞数最高的选手可成为品牌代言人;购买产品、联动点赞,为销售引流。

  最终,相关数据显示,中华牙膏的网络销量提升268%,品牌知名度提升16.1%,好感度提升14.1%,购买意愿提升了12.5%。最终以“C位出道”的孟美岐也正式拿下中华牙膏的代言席位。

  另一家赞助商康师傅冰红茶则在比赛期间发动了“一瓶一码”的打call活动,最终,共积累了117万的打call。冰红茶则在一个月内销量过亿,同比增长40%。

  话题选手王菊走红期间,化妆品品牌英树发起了“包地铁”活动,为打call第一的选手“包下整辆地铁”。最终,英树打call榜总参与人数达971180人,王菊居于榜首,打call数为4004182,获得地铁海报的推广机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英树为此次的地铁活动额外花费近百万元,这带来的是销量激增。最终,其5月单月天猫销售量环比增长685.34%,全渠道销量相比去年增长28.49%。

  粉丝体系仍需完善

  “粉丝对于项目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创造101》这个项目最大的特征是偶像,与其他艺人产品相比,偶像最大的不同在于一定要有粉丝逻辑,他们是具有粉丝基础的艺人。”《创造101》总制片人、企鹅影视高级副总裁马延琨表示。

  粉丝的重要性在节目中得到充分体现。在《创造101》的点赞机制设置上,选手去留、是否成团出道,都由粉丝的点赞数决定。

  为此,腾讯视频设置了“会员每天可点赞121个,普通用户11个”的机制,这大大拉动了腾讯视频的会员数量。节目中期,点赞机制更改为“每人每天只能为一位选手点11个赞”,额外点赞数需购买定制卡。

  为送自己的偶像出道,粉丝体现了其强大的消费力。目前,腾讯视频方面并未公开节目拉新的会员数,但早在节目中期,马延琨就曾对记者透露,节目已提前完成并超出了拉新会员的KPI。

  最终,公开数据显示,孟美岐、吴宣仪总决赛的点赞数超过1.8亿,其余出道的9位选手点赞数也均超过了8000万。

  庞大的点赞数背后,是选手们强大的应援团队。按照一般的应援“套路”,由团队发动应援集资,集资用于自制偶像周边、应援活动、购买腾讯视频的会员、为偶像点赞。

  据不完全统计,在节目播出期间,综合各应援平台及各选手应援团队的公开数据,出道11位选手的粉丝公开集资金额已超过4000万。

  记者发现,在粉丝应援平台“Owhat”上,主题为“孟美岐总决赛”的应援集资,在24小时内应援金额就已超过120万元,参与人数超过13000人。6月22日晚结束的一次应援集资中,孟美岐的集资金额达到了近180万元。有数据显示,整个比赛期间,综合其他应援平台的数据,仅孟美岐一人的集资金额就超过了1200万元。

  在应援平台上,出现更多的则是周边产品集资项目。如应援服、充电宝、储蓄罐、手机壳等集资项目充斥着各大平台,集资金额从几十元到几万元不等。这些应援周边产品最终都出现在了《创造101》的各种线下活动中。

  在《创造101》决赛应援现场,记者发现了大量101选手的衍生产品。记者采访获悉,总决赛现场的应援台布置、衍生品制作的成本,皆出自粉丝的应援集资,现场的衍生品则免费送出。

  从购买会员卡点赞,到应援集资,再到衍生品的设计、生产等,粉丝的消费实力正在被验证。“C端收费是更具持续性,且更稳定的收费方式,C端就是基础盘,保证你公司持续运营。”一位投资人对记者表示。

  然而,粉丝经济火热的背后,一方面体现了国内C端消费的巨大市场;另一方面,目前的粉丝消费体系仍旧处于初级阶段,没有被规模化和成熟化。

  “韩国、日本粉丝体系很成熟了,但国内目前而言仍旧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规模和体系。除募集资金之外,还要合理地分配资金。”上述投资者表示。

  事实如此,在《创造101》决赛前一刻的应援会现场,记者走访发现,应援台的粉丝已经空无一人、无人运营,选手的衍生品更是被随意地扔在地上。当天,杭州下起了小雨,这些集资获得的衍生品纷纷被雨水打湿。

  觉醒东方创始人纪翔告诉记者,粉丝经济应该分为“经纪粉丝”和“粉丝经济”两个阶段。目前,国内还处在在“经纪粉丝”的阶段,很多行业秩序需要被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