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来了土家人——教字垭镇党委书记胡午阳率队赴深圳取文化真经
记者:李俊宝 吴 鹏
新年伊始,新的契机。2021年元旦,中共张家界市永定区教字垭镇党委书记胡午阳同志利用难得的假期率队赴深圳考察学习,并精心准备了丰富的家乡土特产慰问在大湾区创业打拼的教字垭籍乡亲。
兵分数路,马不停蹄地走访了深圳几家颇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企业之后,1月2日下午,胡午阳一行来到了深圳张家界商会常务副会长单位,深圳民营影视文化行业的杰出代表——大视界国际文化产业集团,与吴啸董事长就文化产业发展创新及家乡经济发展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度交流。胡午阳书记表示,近年来,教字垭镇党委班子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文化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社会效益为首要追求,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并重、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并重、加大投入与体制改革并重;坚持文化传承与发展创新并重、发展繁荣与强化管理并重,大力实施民间文化事业繁荣行动、文化精品建设行动、文化产业支柱行动、文化体制创新行动以及文化人才培养行动,切实提高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切实增强教字垭镇的文化实力。因此,希望藉这次深圳之行能够学习到深圳的先进文化发展理念,向行业专家取到真经。同时希望大视界集团早日启动位于教字垭镇的张家界国际天然影视外景公园项目建设,以此项目作为引擎,以点带面,打造出张家界第一张影视文化名片。吴啸董事长则谈到,要充分利用教字垭镇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多样的土家特色文化和包容创新的当代文化,进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努力建设充满活力、高效、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和科学发展的文化体系。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加快培养德才兼备、勇于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团队。
▲教字垭镇党委书记胡午阳在座谈会上发言
当日下午3点,在吴啸董事长的组织下,50多名来自各行各业的教字垭籍老乡齐聚大视界集团旗下国际影视文化产业园,在园区内的5D全息演播厅,众乡亲兴致勃勃的观看了教字垭镇形象宣传片,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令在座的老乡倍感欣喜,赞叹不已,影片结束后,大家情不自禁用热烈的掌声对家乡领导班子的辛勤付出表达了由衷的敬意。随后大家一起参加主题为“澧水斩浪-粤海弄潮”的同乡座谈会。越“土”越正宗,久违而浓郁的土家族乡音让人倍感亲切,大家共话桑梓、共叙乡情、共谋发展,为家乡文化教育事业及经济发展献计献策、畅所欲言。离家千里的游子难得相聚亲如一家,有唠不完的家常,似乎回到了久违的故乡。
▲大视界国际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吴啸在座谈会上发言
胡午阳书记在座谈会上向各位老乡就“文化强镇”战略设想作了阐述,随后就教字垭集镇建设成效、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系统等方面向各位老乡做了汇报,并对教字垭镇未来发展规划作了展望。胡午阳书记表示,将借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的东风,牢牢把握乡村振兴重大机遇,依托“一核五片区”的城镇空间布局、“一核一极、两区三廊”的旅游空间布局、“一区六带”的农业空间布局优化高质量发展空间智能,着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系。
▲教字垭镇同乡深圳座谈会在大视界文化产业园举行
据了解,教字垭镇位于永定区西北部中心位置,区位优势无与伦比,素有张家界西线旅游中转站和旅游接待副中心之称。区域内自然资源丰富、山清水秀,距张家界武陵源主景区仅10分钟车程,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教字垭高铁站,是黔张常铁路线上出于对技术与经济发展两者的综合需求设置的站点。教字垭也是现代战事频繁的区域之一,是贺龙元帅在家乡“闹革命”期间的重要阵地,留下了许多革命遗址和红色故事,为绝美的武陵源自然景观增添了一抹历史人文风采。
教字垭镇总人口3.1万余人。境内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汉族等 5 个民族。教字垭历史以来就是湘西北区域人口集中、商业繁荣的中心集镇。2008年张桑公路建成通车,打开了教字垭区域的山闺大门,使教字垭镇的交通枢纽功能更为突出。当前环景区公路、张桑高速、黔张常铁路三条交通动脉的修建,又将把教字垭推上全市旅游前台,成为被两城(市城区、桑植城区)两景区(武陵源核心景区、西线旅游风景区)30分钟交通辐射圈包裹的核心,占据与市城区、武陵源城区遥相呼应、三足鼎立的旅游集散中心地位。教字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继被有关部门列为张家界市特色旅游风情镇、湖南省特色镇之后,2015年8月,国家相关部委发布的全国重点镇名单中教字垭镇再次光荣上榜。
▲教字垭龙洞湖旅游度假村外景
古语有云:“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从古至今,不论是声名显赫的达官显贵,还是四海漂泊的游子,晚年都会回到儿时的故土,中国人形象地称之为“落叶归根”。经济发展,文化先行。年轻而富有朝气的教字垭党委班子深谙个中道理,也从一次次尝试中找到了发展的契机,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此次胡午阳书记怀着满满的诚意,携镇人大主任朱蕾茜、财政所长彭博、办公室主任汪明荃等镇领导借着元旦假期远赴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一方面是看望在大湾区辛苦奋斗的游子,另一方面也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招老乡回家乡建家乡,带领镇党委政府班子扩大视野,将沿海发达城市的先进经验带回老家,进一步促进家乡发展。虽远隔千里,但胡午阳书记还是精心准备了丰厚的家乡特产大礼包,有天门郡莓茶、原生态五色大米等,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何况是家乡具有代表性的驰名品牌礼品,众老乡深深感受到了家乡领导的良苦用心,感动之情无以言表。
▲众老乡在领到家乡特产大礼包后为家乡领导点赞
近年来,以胡午阳为核心的80后领导班子年富力强,敢想敢试,勇于担当,在民俗文化上面大做文章,深挖各类极富地方色彩的历史人文故事和先进事迹,先后进行了多项大胆的尝试,相继策划承办了“腊八年货节”、“开耕节”等颇具影响力的民俗文化活动,并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效。
▲首届张家界“二月二”开耕民俗文化旅游节开幕式
2019年3月8日,教字垭镇策划承办的“首届张家界“二月二”开耕民俗文化旅游节“精彩上演,4万多名身着土家族盛装的农民朋友,敲锣打鼓、舞动长龙、载歌载舞……为游客奉上了一顿丰盛的民俗文化大餐。 此举是张家界市《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打造张家界地域特色多民族民俗文化新名片”的系列活动之一,旨在大力挖掘、展示民族民俗文化,弘扬地方传统特色,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凸显教字垭镇交通、地理优势,繁荣本镇乡土文化,树立民族文化自信,促进多民族民俗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
▲教字垭“首届土家年货节”开幕式
2020年开年的第二天,以民俗文化为主要卖点的教字垭“首届土家年货节”在教字垭镇集市盛大举行,造型别致的各类摊位上摆满了各种腊味、土鸡、鲜鱼、辣椒、红薯粉丝、粑粑、等张家界百姓喜爱的土特产品,既有农户自产自销的个体,也有土特产生产加工商家大户。与开耕节一样,精彩的民俗文艺演出仍然是活动的核心亮点,茅古斯舞、摆手舞、阳戏、永定大戏等原汁原味的土家特色节目赚尽了人们的眼球,广大群众边买年货边欣赏节目,别开生面的活动形式营造出一种其乐融融、年味十足的氛围。
来自市区及周边乡镇近3万多人齐聚教字垭集市采购年货及观看文艺演出。“教字垭首届土家年货节”的举办,充分利用节庆经济,让教字垭及周边乡镇的地道山货土货,直接面对市民,以其一站式的年货采购,为置办年货的市民及村民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为本地百姓打造了家门口经济。真正实现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策划初衷。
▲教字垭“首届土家年货节”开幕式演出照
除此之外,在当地具有良好群众基础的花灯、鱼鼓、三棒鼓等地方曲艺也得到了深度开发,并在部分作品二度创作时融入了时代元素,显得更接地气,其中戏曲小品《瞧相》寓教于乐、主题积极向上,演员表演风趣幽默,在传统戏曲基础上巧妙结合时尚元素,搬上舞台后大受欢迎。如今这些各具特色的地方曲艺已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必不可少的娱乐形式。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创作的舞台剧本《拐杖校长》已获得文产基金资助,不久将排成舞台剧全国巡演。“拐杖校长”覃东荣被誉为“张家界最美师魂”,其感人事迹曾在《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刊发,时任湖南省副省长李友志为他题词“拐杖人生 不朽师魂”,千余名党员群众曾联名为他请功。他的6个“校长”称呼在当地更是传为佳话。由当地作家撰写的《拐杖校长覃东荣》一书被湖南人民出版社作为建党就十周年献礼图书,并于2011年教师节在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举行了首发仪式,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反响。
2020年底,胡午阳书记力排众议,大刀阔斧对全镇18个村的领导班子进行了培训调整,用文化知识武装头脑,用创新思维激活大脑,大胆启用有文化、有思想、有魄力、想做事、敢做事、能做成事的年轻人书记主任一担挑,彻底解决盘根错节的历史遗留顽疾。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实现一村一图书阅览室,一村一景,一村一特色产业的美好愿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中国这个文化大家庭中,任何一个区域的人成长都离不开本土生活资源的影响,尤其是文化资源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性。在座谈会上,大视界集团董事长吴啸先生表示:“文化是民族的血液和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和政党的精神旗帜。一个有文化的国家和民族是无敌的。有文化就有前途,有文化就有希望。希望集合各界力量把家乡打造成文化强镇。建议教字垭立足于本土丰富的人文与自然资源,尝试着挖掘本土文化的内涵,从深层次分析文化教育资源自身的能动性以及对家乡文化建设发展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以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在座谈会即将结束时,吴啸董事长倡议发起成立“教字垭家乡文化发展基金”,基金主要用于家乡文化事业发展建设。并将以此为契机,倡议全国各地在外创业打拼的教字垭籍优秀乡亲企业家踊跃捐款支持,为家乡文化事业发展奉献绵薄之力。到场的各位企业家闻言深受鼓舞,积极响应,现场就有十多名老乡立即表达了捐款意愿。
应邀参加本次座谈会并积极捐助善款的还有在深圳创业打拼多年的优秀青年企业家覃永胜、伍传忠 、伍传雷、杨峰、童绍杰、粟建权、王见明、覃国军、周琴、田丽娜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家乡桑植县经营汽车4s店的本土企业家伍良昆先生得知消息后积极响应、慷慨解囊,捐助一万元进献爱心;原广东省湖南张家界商会发起人兼党支部书记伍金春老先生虽已退休多年,但一直坚持为家乡招商引资默默奉献着,此次因为身在老家虽未参会,但也第一时间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爱心。
此次深圳之行,胡午阳书记收获了众老乡回赠的一份沉甸甸的文化大礼包。据了解,“教字垭家乡文化发展基金”是全国首支乡镇级的公益文化发展基金,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胡午阳书记表示,该基金饱含着在外辛苦打拼的众多教字垭籍青年企业家回报家乡的深情厚谊,是一颗颗乐于奉献的赤子之心的爱心接力与交融。在异地他乡创业非常不容易,每个优秀企业家的成长之路上都经历过数不尽的不为人知的艰辛曲折。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把该基金的公益作用发挥得尽善尽美。基金设立后,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项目申报、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科学决策、绩效评价”的联动式管理,遵守《公益基金管理条例》规范运作,首先要做到公开透明,做到对捐赠人或投资项目的社会责任接力。基金主要用途将以本土民俗文化深度开发,非遗项目认证保护和产业扶贫为目标,陆续通过就业者的技能培训、文化艺术的指导与帮扶、资助开设旅游工艺商店等方式,保护并推动本地区的传统手工艺产业,提升从业者的生存和发展境况,支持教字垭镇的原创设计、技艺传承、文化传播、展览展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与发展等公益文化活动,促进本土文化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推动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统手工艺的技艺传承,积极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
胡午阳书记还表示:随着基金的发展壮大,将不断探索开创独特的运行管理模式,通过项目运作,配置社会资源,转变粗放管理模式,增强基金投放的指向性和有效性,以利于在项目决策、文化资源配置、项目实施等方面引入市场机制,从而调动体制外的很多资源参与文化事业发展,拓宽“基金”的资助范围,使更多更好的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参与到公益基金的发展中来,既更大限度地发挥了“基金”的功能,又使得很多优秀、新颖的文艺作品、文化项目等得以传承、发展和创新,树立、孵化更多的精品和名品,为我镇的宣传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引导和保障。基金将在重点扶持每年一度的腊八节、农耕节基础上,着重打造更多的文艺精品,让老百姓和外地游客随时随地都能领略到“教字垭土家文化”的强大魅力。从而逐步实现教字垭文化强镇、文化产业龙头大镇的发展目标。
附:教子垭文献资料参考
教字垭镇原名西教乡,1984年更名,辖禹溪、兴隆、桥头、罗水、中湖(现已划归武陵源区)5乡。1995年撤乡建镇,现辖18个村(居),镇内总面积136.1平方公里,总人口3.1万余人。境内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汉族等 5 个民族。教字垭历史以来就是西北区域人口集中、商业繁荣的交通枢纽和中心集镇。2008年张桑公路建成通车,打开了教字垭区域的山闺大门,使教字垭镇的交通枢纽功能更为突出。当前环景区公路、张桑高速、黔张常铁路三条交通动脉的修建,又将把教字垭推上全市旅游前台,成为被两城(市城区、桑植城区)两景区(武陵源核心景区、西线旅游风景区)30分钟交通辐射圈包裹的核心,占据与市城区、武陵源城区遥相呼应、三足鼎立的旅游集散中心地位。教字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教字垭位于大湘西的北角,山高林密,道路崎岖,当地人尚武疏文,史称蛮夷之地。据《澧洲志》和《荆襄外志》记载,康熙未年,湖北荆州人伍铁岩(字致麟,获贡生之名,任训导之职)游学于此,见景色秀丽,乡民质朴,生教化之心。遂设馆施教30余年,赊帐济困,两袖清风。69岁时,儿孙跪求返乡。其倾所有,于街市设宴,鼓励乡民习文重教。临行,在茅溪河黑神庙石壁上书刻五尺见方的“教”字,教字垭因此得名。文教星火由此点燃,此后教字垭又经历了两大重教阶段。抗战时期,国难当头,匪患猖獗。覃鲤庭(教字垭镇竹园坪村人)为教育族人,辟宅院办覃氏“补习班”。后扩展为面向乡民的“光钿小学”。为满足生源需求,扩展教育面,又与熊世奎(桥头人,时任县参议长)联手创办“强华小学”(现教字垭完小前身),聘首届校长黄世儒(杨良翘外甥)。现保留下来的校歌(向绪初书)可见当时“教育乡民”、“保家卫国”的办学主旨。(满江红)斗大乡村,万山里,一坪如掌。有曲溪,屈流映带,潺潺作响,春雨常滋桃李笑,和风自拂椅桐长。待百年,为国树人才,劳培养。尘暗暗,雾莽莽。血满地,尸填巷。笑倭奴,敢逞黔驴伎俩。仗剑无忘歼寇志,读书
须抱同仇想。看他年,痛饮到黄龙,气豪爽。
建国后,百废待兴,教育事业得到国家重视。一九五七年,大庸二中成立(现教字垭二中),生源首次辐射到全县。教字垭教育事业从社会办学进入国家教育的新时期。近年来,日贷、德元等教育项目相继落户教字垭,各校办学条件大幅提升。目前教字垭镇有三所小学,一所中学,在校学生2000余名。
教字垭人激情壮志、坚韧善学,在短短三百年内先后涌现出大批文化艺术人才,为这片神奇的土地赋予了“诗乡画镇”的美誉。
历史“诗乡”文风久远。 清末民初,出现了以广溪 徐益轩、梅溪杨良翘、楠溪 熊稽之为代表的“三溪”诗人群,著有《梅溪诗草》、《楠溪诗草》等作品集。其中“梅溪”杨良翘一家在同一时期就有八位贡生,诗人集群规模之大、品位之高,至今并不多见,被称为“诗乡”。1916年,杨良翘参与重兴“天门诗社”,任会长,现市城区防洪堤石栏上刻录有教字垭多位诗人的诗作。抗战时期,民族存亡,覃鲤庭、黄仕儒继重教星火,办光钿小学,教化乡民保家卫国。覃鲤庭曾任“天门诗社”副社长,早期著有剧本《可怜花》,在湘西、常德地区相继上演,影响颇大。
今日“画镇”异彩纷呈。 80年代,文化复苏,教字垭成立了湘西地区第一个民间美术组织“青岩山美术组”,当时州团结报做了报道。随后又在县城举办了全县首届画展,被推崇为市美术界的先驱。教字垭艺术以绘画为主,且画种多样、画家成群,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的湖南省直书画家协会副秘书长吴必文(现任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综合办副主任)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繁忙的工作之余仍坚持艺术创作,书画作品在全国大赛中屡获大奖。以现代西方油画杜慎翔、中国水墨画吕启琼、盆景雕塑熊朝志、刘纪奎等为代表的艺术家集聚一镇,其影响和成就有目共睹,堪称“画镇”。
民俗文化。教字垭山歌独成一体,煽情委婉,现仍有流传。本土茅古斯、汉戏、花灯、龙灯、狮子灯等民俗表演自古也是远近有名,现仍有队伍进行表演。罗水是巫傩文化的主要流传地(罗与傩同音),祭祀还愿法事规模壮观,程序复杂,保存较完好。“朝天观”遗址座落于甘溪峪境内的崇山峻岭之巅,始建于明朝,建筑设计独特,流传用于有求雨还愿或镇压风水之说。神秘的 “傩医杜仙姑”,属教字垭特有,据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神话色彩传奇动人,是较有影响的非物质文化。
图文推荐
- 全国未成年网民1.75亿,三成小网民学龄前就上网
移动互联2020-05-13
- 发展STEAM教育成大国共识 索尼KOOV携手青少年编程未来
移动互联2019-05-27
- 「美城科普」2019年全国科技周“科技强国 科普惠民-智能健康筛查进社区创新科普行活动
移动互联2019-05-24
- 获客宝:签约北菜云 创新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 打造小程序一体化营销方案
移动互联2019-05-22
- 万司股份在2019云物大会上荣获中国云计算最佳服务奖
移动互联2019-05-17
- 亚信田溯宁:5G时代计费模式要从流量走向价值
移动互联2019-04-23